(二)基督教的产生及其演变

基督教于公元 1 世纪产生在散居小亚等地的犹太下层人民中间①,不久便迅速传播于整个罗马帝国境内,后来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

① 一说基督教作为犹太教的一个新宗派,大约在公元三十几年出现于巴勒斯坦农村居民中间。

教。

基督教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思想来源 基督教并不是罗马帝国境内某一单个民族的产物,而是整个罗马社会的产物,是罗马社会的广大下层人民在现实斗争中绝望而在宗教上寻求出路的结果。基督教“在其产生时也是被压迫者的运动: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②罗马帝国的统治给下层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它以血腥的征伐和压迫摧残各个被征服的民族,以贪求无厌、日益繁苛的赋税搜刮民脂民膏,以极其残酷的手段镇压奴隶和其他被压迫人民的起义。下层人民从公元前 2 世纪以来,展开了接连不断的英勇斗争。但无数次斗争都惨遭镇压。广大劳动人民在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缺少科学思想的武装和胜利无望的情况下,一时看不到出路。“被奴役、受压迫、沦为赤贫的人们的出路在哪里?他们怎样才能得救?所有这些彼此利益各不相同甚至互相冲突的不同的人群的共同出路在哪里?可是为了使所有这些人都卷入一个统一的伟大革命运动,必须找到这样一条出路。”“这样的出路找到了。但不是在这个世界上。在当时的情况下,出路只能是在宗教领域内。”①基督教便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幻想在“天国”解脱人间苦难的出路。

基督教最早出现于犹太的下层人民中间是有其历史根源的。犹太人在古代史上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犹太王国所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 8 世

纪至公元前 7 世纪先后受亚述和埃及控制。公元前 586 年新巴比伦灭亡了犹太王国,把大批犹太居民掳往巴比伦(其中一部分犹太人沦为奴隶),这就是所谓“巴比伦之囚”。从此犹太国家不复存在。公元前 538 年,波斯灭亡新巴比伦,使犹太人得以返回故土,做波斯帝国的臣民。波斯帝国灭亡后, 犹太人旋又沦入塞琉古的统治之下,此后在塞琉古与埃及争雄的连年战争中,犹太人民备受劫难。公元前 167 年起,犹太人曾在犹大(绰号马卡比—

—锤子)等起义领袖的领导下掀起斗争。公元前 141 年,犹太曾一度赢得独立。公元 63 年犹太又为罗马所征服。在罗马统治下,犹太人于公元 66、132 年一再发动大起义,都遭到残酷镇压。犹太人或遭屠戮,或背井离乡散居异地。他们,特别是散居各地的犹太人对亡国之苦,压迫之重感受最深,对罗马的统治仇恨最烈。犹太人在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中的这种处境和感受,反映在宗教意识上,便促成了新宗教的产生。1947 年在死海附近发现的纸草文献说明,从公元前 2 世纪到公元 2 世纪中间,犹太下层居民中流行一种宣扬“救世主”(弥赛亚)将要来临的秘密教派,在小亚各地的犹太居民中出现许多传教的“先知”。基督教就是从这种新的教派中形成的。基督教的最早文献《约翰启示录》(公元 68 年左右)只提到小亚细亚七个城市中的宗教公社,据此可知基督教可能首先在散居小亚的犹太人中形成。

② 恩格斯:《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2 卷,第 525 页。

① 恩格斯:《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2 卷,第 542 页。

基督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还有其思想来源。其一为犹太教。犹太教信奉雅赫维(基督教徒读作耶和华)为唯一的神,而称犹太人是雅赫维的选民。在“巴比伦之囚”的时期,犹太人中开始传播一种新的宗教观念,即祈求“救世主”临凡拯救犹太众生。早期基督教的“救世主”观念和一神思想显然来自犹太教,同时犹太教的《圣经》为基督教徒所接受而被称为《旧约》,以别于《新约》。除犹太教外,基督教还吸收了在埃及、叙利亚、小亚和伊朗等东方地区广为流行的宗教思想,主要是一神教的观念(如波斯把太阳神米特拉奉为最高的神)和神为了拯救众生死而复活、赎罪献祭的思想(如埃及对奥西里斯的信仰)。希腊、罗马的哲学,特别是亚历山大里亚学派斐罗的学说、斯多葛派哲学和昔尼克派的伦理学,对基督教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斐罗学说中的“逻各斯”(神与人之间的中介)可与“救世主”思想相结合。斯多葛学派的人皆是神的奴隶,在神的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以及忍耐顺从、精神忏悔、禁欲主义、宿命论等观点都为基督教义提供了思想原素。因此,基督教是“从普遍化了的东方神学、特别是犹太神学和庸俗化了的希腊哲学、特别是斯多葛派哲学的混合中悄悄地产生了”①。

早期基督教的教义与组织 公元 1 世纪在城市下层居民中出现了一些传教者(《圣经》中称“使徒”),到处宣扬“救世主”降临和耶稣②基督的神话。神话说:上帝为了拯救人类而显灵,使玛利亚未婚而孕生了耶稣。耶稣即上帝的亲生子,亦即“救世主”,生于犹太伯利恒。他来到世间,招了 12 门徒,在巴勒斯坦传教,到处表演起死回生、驱妖逐魔的奇迹。后来由于弟子犹大的叛卖而被害。犹太上层分子勾结罗马总督彼拉多把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是日为耶稣受难日),但死后三天又复活(是日为复活日)显灵,然后升天。这套神话起初只是口头传说,到公元 2 世纪才被记录下来。可能耶稣只是传说人物,未必实有其人。实际上,不是耶稣创立了基督教, 而是基督教创造出一个耶稣。但是,这种神话也反映了基督教起源于下层人民、反对富人和罗马统治的真实历史内容。公元 2 世纪,传道者编成了《福音书》,流传至今的有《马可福音》《马太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四种,并构成《新约圣经》的主要内容。早期基督教所宣扬的主要思想是天国思想,即所谓“天国临近了”,末世论思想与此相联系,但不是主要的。天国思想反映早期基督教徒的社会观,一是反对富人,反对罗马的暴虐统治;一是朴素的社会平等思想。后者反映在宗教上,就是所谓在上帝面前人人皆平等,人人皆有罪,上帝救人人,忍受人间苦,死后升天国。《约翰启示录》中,把罗马比作“巴比伦大城”,说“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 成了鬼魔的住处和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马太福音》反映出早期基督徒

①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1 卷,第 349

页。

② 耶稣,希伯来文词义为“耶和华拯救”。

对富人的仇恨:“耶稣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财主进天国是难的。我又告诉你们,骆驼(原意为“粗绳”)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上帝的国还容易呢。”

最早的基督教徒多是奴隶、被释奴隶和贫苦人民。他们在城镇组织一些小规模的公社,以十字架为标志,过财产共有的生活①,《新约·使徒行传》记载:“那许多信教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内中也没有一个缺乏的,因为人人将田产房屋都卖了,把所卖的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 信徒一律平等地在一起聚会、听道、祷告、聚餐、互助。使徒是这种公社的组织者、传教人,募集捐款供公社需用。公社的领导人是长老和执事,后来又增设财务监督①。到 2 世纪末,各城市的公社逐渐联合而成立教会。

罗马因基督徒反对罗马统治,不信奉罗马旧神,不崇拜皇帝,而加以镇压。公元 64 年,尼禄皇帝对基督教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迫害,杀死了许多

基督徒。到公元 3 世纪中叶,罗马帝国各地的起义风起云涌,连绵不断。罗马政府对基督徒的迫害愈演愈烈,禁止教徒举行礼拜,没收他们的财产,屠杀传道者。然而政治迫害并未能阻挡基督教的迅速发展。②

早期基督教反对罗马帝国的专制统治和民族压迫,反对富人(奴隶主) 的贪婪残暴,表现出战斗气息,因而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基督教对现实的反抗是消极的,对未来的理想是虚幻的。

基督教的传播及其演变 从公元 2 世纪后半期起,由于基督教的迅速传播,城乡中等阶层的有产居民(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富裕农民等)和其他有产者也纷纷入教。这些人入教,一则由于不同程度地遭受奴隶制危机的损害而感到惶恐无望,再则由于这时基督教已从公社转向成立教会,在整个罗马,约有 5%的人口入了教,教会有了一定的力量。各地的教会可以便利商人、手工业者的营业活动。有产者加入教会,改变了早期基督教的社会成分,从而使基督教的思想和组织也随之改变。他们向教会捐献财物,加上比较有文化教养,因而在教会内影响较大,并逐步取得了领导地位。同时,早期基督教那种平等博爱、同舟共济、敌视富人、反对罗马的精神也渐趋消失, 而劝人驯服、爱仇如己,希冀来世的教义,则被提到主要地位,甚至宣扬既要服从善良的主人,也要服从严厉的主人,“把王国给国王,把天国给上帝” 等主张。因此,到 2 世纪下半叶,基督教经过演变,其主导势力已是富有者和奴隶主。这时,大体坚持早期基督教教义、在北非传教的蒙坦努教派,已被视为异端而遭到排挤。

① 近年来,有许多学者指出,财产共有在早期基督教社团中,多半是一种理想,而较少付诸实施。

① 财务监督——episkopos,后来的主教——bishop 一词即由此而来。

② 罗马政府对基督教徒的迫害是事实。但对于迫害的程度则说法不一。有些学者提出,这种迫害并不像传统所说的那样全面和严重。

在三世纪危机中,基督教得到了更迅速的发展。受到震动和打击的奴隶主、大地主、大商人、官僚,甚至皇帝的亲属,也有一些加入了基督教。教会也有所发展,罗马、拜占廷、迦太基、亚历山大里亚等城市,成为其所在地区教会的中心,并渐渐发展成为领导所在地区教会的上级教会。教会的领导权转到了大有产者的手中,基督教从而失去被压迫者宗教的性质,逐步蜕变为剥削阶级手中的工具,到后期帝国时,终于实现了与帝国政权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