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策略

早在 1844—1845 年,马克思就判明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之一,就是未能理解革命实践活动的情况和正确评价这一活动的意义,所以,马克思后来在从事理论写作的同时,毕生都十分注意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策略问题。马克思的全部著作,特别是 1913 年出版的四卷本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都在这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材料。这些材料还远远没有收齐,没有汇集在一起,没有加以研究和整理。因此,我们在这里只能作一个最一般最简短的评介,着重说明,马克思正确地认为,唯物主义缺少这一方面,就是不彻底的、片面的、毫无生气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是严格根据他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切前提确定无产阶级策略的基本任务的。先进阶级只有客观地考虑到某个社会中一切阶级相互关系的全部总和,因而也考虑到该社会发展的客观阶段,考虑到该社会和其他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据以制定正确的策略。这就是说,不应当把各个阶级和各个国家看作是静态的,而应当看作是动态的,即不应当看作是处于不动的状态,而应当看作是处于运动之中(运动的规律是从每个阶级的存在的经济条件中产生的)。而对运动,不仅要从过去的观点来看,而且要从将来的观点来看,并且不是像“进化论者”那样庸俗地理解,只看到缓慢的变化,而是要辩证地理解:“在这种伟大的发展中,二十年等于一天,虽然以后可能又会有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期”——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这样写道(《通信集》第 3 卷第 127 页)①。在每个发展阶段,在每一时刻,无产阶级的策略都要考虑到人类历史的这一客观必然的辩证法,一方面要利用政治消沉时代或龟行发展即所谓“和平”龟行发展的时代来发展先进阶级的意识、力量和战斗力,另一方面要把这种利用工作全部引向这个阶级的运动的“最终目的”,并使这个阶级在“一天等于二十年”的伟大日子到来时有能力实际完成各项伟大的任务。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的两个论点特别重要:一个是在《哲学的贫困》中论述无产阶级的经济斗争和经济组织时提出的,另一个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无产阶级的政治任务时提出的。前一个论点是:“大工业把大批互不相识的人们聚集在一个地方。竞争使他们的利益分裂。但是维护工资这一对付老板的共同利益, 使他们在一个共同的反抗思想(组织同盟)下联合起来。⋯⋯原来孤立的同盟就组成为集团,工人们为抵制经常联合的资本而维护自己的联盟,就比维

① 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348 页。——编者注

护工资更为必要。⋯⋯在这一斗争(真正的内战)中,未来战斗的一切要素在聚集和发展着。达到这一点,同盟就具有政治性质。”①这就是经济斗争和工会运动在以后几十年内,在准备无产阶级的力量去进行“未来战斗”的整个长时期内的纲领和策略。在这方面应当注意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有许多论述,他们用英国工人运动的实例说明,工业的“繁荣”怎样引起“收买无产阶级”(《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第 1 卷第 136 页)②、使无产阶级放弃

斗争的尝试,这种繁荣怎样“起了败坏无产阶级的作用”(第 2 卷第 218 页)

③;英国无产阶级怎样日益“资产阶级化”——“这一所有民族中最资产阶

级化的民族<英国>,看来想把事情最终导致这样的地步,即除了资产阶级, 还要有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和资产阶级化的无产阶级”(第 2 卷第 290 页)①;

英国无产阶级怎样日益丧失“革命精力”(第 3 卷第 124 页)②;怎样必须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等待“英国工人摆脱资产阶级对他们的明显的腐蚀”(第 3 卷第 127 页)③;英国工人运动怎样缺乏“老宪章派[223]的热情”(1866

年;第 3 卷第 305 页)④;英国工人领袖怎样在变成“在激进派资产者和工

人之间”的中间类型的人(关于侯里欧克,第 4 卷第 209 页)⑤;由于英国拥有垄断地位,而且只要这种垄断地位未被破坏,“不列颠工人也只能是这样”(第 4 卷第 433 页)⑥。与工人运动的整个进程(和结局)相联系的经济斗争的策略,在这里是以极其广阔的、全面的、辩证的、真正革命的观点来加以考察的。

关于政治斗争策略,《共产党宣言》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 “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⑦因此,马克思在 1848 年支持了波兰主张“土地

革命”的政党,即“发动过 1846 年克拉科夫起义[224]的政党”⑧。马克思

在 1848—1849 年支持了德国的极端革命民主派,而且以后也从没有收回他当时关于策略问题所说的话。马克思认为德国资产阶级“一开始就蓄意背叛人民<资产阶级当时只有同农民联合,才能完全实现它的任务>,而与旧社会

① 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159 页。——编者注

②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7 卷第 201 页。——编者注

③ 同上,第 29 卷第 225 页。——编者注

① 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338 页。——编者注

②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0 卷第 334 页。——编者注

③ 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348 页。——编者注

④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1 卷第 199 页。——编者注

⑤ 同上,第 32 卷第 376 页。——编者注

⑥ 同上,第 35 卷第 19 页。——编者注

⑦ 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284 页。——编者注

⑧ 同上,第 285 页。——编者注

的戴皇冠的代表人物妥协”①。下面就是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德国资产阶级的阶级状况所作的一个总结性的分析(这一分析是唯物主义从运动中并且不是只从运动的过去方面观察社会的榜样):“⋯⋯不相信自己, 不相信人民,在上层面前嘟囔,在下层面前战栗⋯⋯害怕世界大风暴⋯⋯毫无毅力,到处剽窃;⋯⋯没有首创精神⋯⋯活像一个受诅咒的老头子,注定要糟蹋健壮人民的最初勃发的青春热情而使其服从于自己晚年的利益⋯⋯”(载于 1848 年《新莱茵报》,见《遗著》第 3 卷第 212 页)②大约

过了 20 年,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第 3 卷第 224 页)③中指出,1848 年革命失败的原因是,资产阶级宁愿要用奴役换取的平静,而不愿看到哪怕只是争取自由的斗争的前景。当 1848—1849 年革命时代已经结束时,马克思便反对任何以革命为儿戏的做法了(反对沙佩尔和维利希),要求人们善于在似乎是“以和平方式”准备着新革命的新阶段进行工作。马克思当时要求人们以怎样的精神进行这项工作,这可以从他对德国在 1856 年这一最黑暗的反动年代的形势所作的估计中看出:“德国的全部问题将取决于是否有可能由某种再版的农民战争来支持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第 2 卷第 108 页)④在德国的民主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还没有完成时,在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策略方面,马克思一直是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发挥农民的民主力量上面。马克思当时所以认为拉萨尔“客观上是为普鲁士人的利益而背叛整个工人运动”(第 3 卷第 210 页)①,其原因之一就是拉萨尔纵容了地主和普鲁士民族主义。1865 年,恩格斯在一封给马克思的信中就他们将在报刊上共同发表的意见同马克思交换看法时写道:“在一个农业占优势的国家里,代表工业无产阶级说话时只攻击资产阶级,而一字不提大封建贵族对农村无产阶级的宗法式的‘凭棍棒维持的剥削’,这是卑鄙的。”(第 3 卷第 217 页)②1864—1870 年间,当德国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期,即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剥削阶级为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从上面完成这个革命而斗争的时期即将结束时,马克思不仅斥责过同俾斯麦勾搭的拉萨尔,而且纠正过陷入“亲奥主义”和拥护分立主义的李卜克内西;马克思当时要求实行革命策略:对俾斯麦和亲奥派同样地进行无情的斗争,不迁就“胜利者”普鲁士容克,而不顾普鲁士军事胜利所造成的状况立刻恢复反对容克的革命斗争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第 3 卷第 134、136、147、179、204、210、215、

① 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322 页。——编者注

② 同上,第 323 页。——编者注

③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1 卷第 69 页。——编者注

④ 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334 页。——编者注

①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1 卷第 48 页。——编者注

② 同上,第 58 页。——编者注

418、437、440—441 页)③。在国际 1870 年 9 月 9 日的那篇著名的宣言中, 马克思曾事先提醒法国无产阶级不要举行不合时宜的起义④;但当起义终于发生了的时候(1871 年),马克思却以欢欣鼓舞的心情欢呼“冲天”的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马克思给库格曼的信)⑤。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来,在这种形势下,也同在许多其他形势下一样,革命行动的失败对无产阶级斗争的整个进程和结局的为害,要比放弃阵地、不战而降小,因为不战而降会使无产阶级士气沮丧,削弱无产阶级的战斗力。马克思十分重视在政治停滞和资产阶级所容许的合法性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利用合法斗争手段,所以他在 1877—1878 年,在反社会党人非常法[225]颁布以后,严厉地斥责了莫斯特的“革命空谈”,但他同样严厉甚至更为严厉地痛斥了当时在正式的社会民主党中一时占上风的机会主义,因为这个党没有立刻表现出坚定性、坚决性、革命性和为对付非常法而转向不合法斗争的决心(《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第 4 卷第 397、404、418、422、424 页①,并参看给左尔格的信)。

载于 1915 年《格拉纳特百科词典》第 7 版第 28 卷(有删节);序言载

于 1918 年莫斯科波涛出版社出版的《卡尔·马克思》一书

选自《列宁全集》第 2 版第 26 卷第 47—82 页

③ 同上,第 30 卷第 351、353、370、419 页和第 31 卷第 40、48、55、376、408、418 页。——编者注

④ 同上,第 17 卷第 285—294 页。——编者注

⑤ 同上,第 33 卷第 207 页。——编者注

①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4 卷第 54—55、64—65、89—90、101—102、105 页。——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