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资本输出

对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来说,典型的是商品输出。对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来说,典型的则是资本输出。

资本主义是发展到最高阶段的商品生产,这时劳动力也成了商品。国内交换尤其是国际交换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各个企业、各个工业部门和各个国家的发展必然是不平衡的,跳跃式的。起先,英国早于别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到 19 世纪中叶,英国实行自由贸易,力图成为“世界工厂”,由它供给各国成品,这些国家则供给它原料作为交换。但是英国的这种垄断,在 19 世纪最后的 25 年已经被打破了, 因为当时有许多国家用“保护”关税来自卫,发展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临近 20 世纪时,我们看到已经形成了另一种垄断:第一,所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有了资本家的垄断同盟;第二,少数积累了巨额资本的最富的国家处于垄断地位。在先进的国家里出现了大量的“过剩资本”。

假如资本主义能发展现在到处都远远落后于工业的农业,假如资本主义能提高在技术获得惊人进步的情况下仍然到处是半饥半饱、乞丐一般的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那当然就不会有什么过剩资本了。用小资产阶级观点批评资本主义的人就常常提出这种“论据”。但是这样一来,资本主义就不成其为资本主义了,因为发展的不平衡和民众半饥半饱的生活水平,是这种生产方式的根本的、必然的条件和前提。只要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过剩的资本就不会用来提高本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因为这样会降低资本家的利润), 而会输出国外,输出到落后的国家去,以提高利润。在这些落后国家里,利润通常都是很高的,因为那里资本少,地价比较贱,工资低,原料也便宜。其所以有输出资本的可能,是因为许多落后的国家已经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流转,主要的铁路线已经建成或已经开始兴建,发展工业的起码条件已有保证等等。其所以有输出资本的必要,是因为在少数国家中资本主义“已经过度成熟”,“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已经不够了(在农业不发达和群众贫困的条件下)。

下面是三个主要国家国外投资的大概数目①:

① 霍布森《帝国主义》1902 年伦敦版第 58 页;里塞尔的上述著作第 395 页和第 404 页;保·阿恩特的文

章,见 1916 年《世界经济文汇》[348]第 7 卷第 35 页;奈马尔克的文章,见公报;希法亭《金融资本》第

492 页;劳台-乔治 1915 年 5 月 4 日在下院的演说,见 1915 年 5 月 5 日《每日电讯》[349];伯·哈尔姆斯

《世界经济问题》1912 年耶拿版第 235 页及其他各页;齐格蒙德·施尔德尔博士《世界经济发展趋势》1912

国外投资(单位十亿法郎)

1862

年 份

英国

3.6

法国

德国

1872

15

10 ( 1869 年)

1882

22

15 ( 1880 年)

1893

42

20 ( 1890 年)

1902

62

27 — 37

12.5

1914

75 — 100

60

44

由此可见,资本输出是在 20 世纪初期才大大发展起来的。在大战前夜,

3 个主要国家的国外投资已经达到 1750—2000 亿法郎。按 5%的低利率计

算,这笔款额的收入一年可达 80—100 亿法郎。这就是帝国主义压迫和剥削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基础,这就是极少数最富国家的资本主义寄生性的坚实基础!

这种国外投资在各国之间怎样分配,投在什么地方,对于这个问题只能作一个大概的回答,不过这个大概的回答也能说明现代帝国主义的某些一般的相互关系和联系:

国外投资在世界各洲分布的大概情况( 1910 年前后)

英国

法国

(单位十亿马克)

德国

共计

欧洲

4

23

18

45

美洲

37

4

10

51

亚洲、非洲、澳洲

29

8

7 44

总计

70

35

35

140

在英国,占第一位的是它的殖民地,它在美洲也有广大的殖民地(例如加拿大),在亚洲等地就更不必说了。英国资本的大量输出,同大量的殖民地有最密切的联系。关于殖民地对帝国主义的意义,我们以后还要讲到。法国的情况不同。它的国外投资主要是在欧洲,首先是在俄国(不下 100 亿法郎),并且多半是借贷资本即公债,而不是对工业企业的投资。法国帝国主义与英国殖民帝国主义不同,可以叫作高利贷帝国主义。德国又是另一种情况,它的殖民地不多,它的国外投资在欧美两洲之间分布得最平均。

资本输出在那些输入资本的国家中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影响,大大加速这种发展。因此,如果说资本输出会在某种程度上引起输出国发展上的一

年柏林版第 1 卷第 150 页;乔治·佩什《大不列颠 的投资》,见《皇家统计学会杂志》[242]第 74 卷

(1910—1911)第 167 页及以下各页;乔治·迪乌里奇《德国银行在国外的扩张及其同德国经济发展的联系》1909 年巴黎版第 84 页。

些停滞,那也一定会有扩大和加深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进一步发展作为补偿的。

输出资本的国家几乎总有可能获得一定的“利益”,这种利益的性质也就说明了金融资本和垄断组织的时代的特性。例如柏林的《银行》杂志在 1913

年 10 月写道:

“在国际的资本市场上,近来正在上演一出可以和阿里斯托芬的作品相媲美的喜剧。国外的很多国家,从西班牙到巴尔干,从俄国到阿根廷、巴西和中国,都在公开或秘密地向巨大的货币市场要求贷款,有时还要求得十分急迫。现在货币市场上的情况并不怎么美妙,政治前景也未可乐观。但是没有一个货币市场敢于拒绝贷款,唯恐邻居抢先同意贷款而换得某种报酬。在缔结这种国际契约时,债权人几乎总要占点便宜:获得贸易条约上的让步, 开设煤站,建设港口,得到利益丰厚的租让,接受大炮定货。”①

金融资本造成了垄断组织的时代。而垄断组织则到处实行垄断的原则: 利用“联系”来订立有利的契约,以代替开放的市场上的竞争。最常见的是, 规定拿一部分贷款来购买债权国的产品,尤其是军用品、轮船等等,作为贷款的条件。法国在最近 20 年中(1890—1910 年)常常采用这种手段。资本输出成了鼓励商品输出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大的企业之间订立的契约,按照施尔德尔“婉转的”说法①,往往“接近于收买”。德国的克虏伯、法国的施奈德、英国的阿姆斯特朗,就是同大银行和政府关系密切、在缔结债约时不容易“撇开”的公司的典型。

法国贷款给俄国的时候,在 1905 年 9 月 16 日缔结的贸易条约上“压了”

一下俄国,使俄国直到 1917 年为止作出相当的让步;在 1911 年 8 月 19 日

同日本缔结贸易条约时,也是如此。奥地利同塞尔维亚的关税战争从 1906

年开始,一直继续到 1911 年,中间只有 7 个月的休战,这次关税战争部分

是由奥地利和法国在供应塞尔维亚军用物资方面的竞争引起的。1912 年 1

月,保尔·德沙内尔在议会里说,法国公司在 1908—1911 年间供给塞尔维

亚的军用物资,价值达 4500 万法郎。

奥匈帝国驻圣保罗(巴西)领事在报告中说:“巴西修筑铁路,大部分用的是法、比、英、德的资本;这些国家在办理有关修筑铁路的金融业务时已规定由它们供应铁路建筑材料。”

这样,金融资本的密网可以说确实是布满了全世界。在这方面起了很大作用的,是设在殖民地的银行及其分行。德国帝国主义者看到“老的”殖民国家在这方面特别“成功”,真是羡慕之至。在 1904 年,英国有 50 家殖民

地银行和 2279 个分行(1910 年有 72 家银行和 5449 个分行),法国有 20 家

殖民地银行和 136 个分行,荷兰有 16 家殖民地银行和 68 个分行,而德国“总

① 1913 年《银行》杂志第 2 期第 1024—1025 页。

① 施尔德尔的上述著作第 346、350、371 页。

共只有”13 家殖民地银行和 70 个分行。②美国资本家则羡慕英德两国的资本家,他们在 1915 年诉苦说:“在南美,5 家德国银行有 40 个分行,5 家英国银行有 70 个分行⋯⋯最近 25 年来,英德两国在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投

资约 40 亿美元,从而支配了这 3 个国家全部贸易的 46%。”①

输出资本的国家已经把世界瓜分了,那是就瓜分一词的转义而言的。但是,金融资本还导致对世界的直接的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