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孜反击战

驻江孜英军分兵东犯卡罗拉后,仅剩一百七十名士兵防守,力量非常薄弱。集结在日喀则一带的西藏民军获悉这一情况,乃于 5 月 4 日晚出动一千五百人,直插江孜,很快占领了帕拉村、白居寺、曲龙寺和宗政府等要点, 控制了整个市区,并包围了荣赫鹏驻地江洛林卡。

5 日黎明前,潜伏于英军营地周围的西藏民军趁敌不备,突然发起进攻。他们一边喊杀,一边冲向敌营,抢占围墙枪眼,向敌营房射击。敌人遭此突然袭击,慌乱不堪,有的来不及着装就被消灭了。但由于民军未能及时冲入围墙,近战歼敌,致使英军得到了喘息时间,组织抵抗。一部分英军爬上屋顶,一部分把住了东北营门,拚命向民军射击。民军几次攀越围墙,均遭敌火力杀伤而未成,天明后被迫后撤。由于组织不严密,撤退途中,又有许多战士牺牲。在以后几天的战斗中,西藏民军仅依靠宗政府的堡垒火力进行封锁,而未乘敌孤立无援之机,再次发起进攻,彻底歼灭敌人。英军残部利用时间加固了工事。

5 月 9 日,进犯卡罗拉的侵略军返抵江洛林卡,江孜英军的防御能力得到加强,但仍无法摆脱被围的困境,不得不采取守势,整天“蛰居斗室,不能越雷池一步”①。西藏民军逐步缩小包围圈,相继占领了英军驻地周围的几个村庄,并派兵截击敌之通邮小分队,威胁其后方交通安全。英军为了改变被动局面,决定对附近村庄进行“扫荡”。在民军顽强抗击下,进行“扫荡” 的英军虽然取得了一定战果,却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当英军发现民军准备袭击其营地时,即匆忙撤回。

① [英] 荣赫鹏:《英国侵略西藏史》,中译本第 157 页。

① [英]荣赫鹏:《英国侵略西藏史》,中译本第 165 页。

  1. 月 24 日,从春丕出发的英援军先头部队二百余人,携带十磅火炮两门, 越过乃尼寺(江孜东南十一公里)的火力封锁,抵达江孜。英军在得到增援以后,为了保证后方运输线的畅通,决定向乃尼寺发起进攻。但当英军到达该寺时,西藏民军已转移他处。

当时,对英军安全威胁最大的是驻帕拉村的民军。该村位于英军营地约二公里处,房屋坚固,利于防守,并可直接攻击英军防御工事薄弱的翼侧。5 月 26 日,英军派步兵三个连及部分工兵,携爆破器材从正面强攻,炮兵则迂回占领了一个可以俯瞰帕拉的山脊阵地,支援步兵战斗。但英军几次冲击均被西藏民军击退。由于房屋墙壁高厚,英军的榴霰弹失去作用,遂以工兵进行爆破,企图突破民军的防御。但英军爆破一次,仅能进入一个庭院,无法扩大突破口。西藏民军依托有利地形,与英军逐屋逐院展开争夺,先后毙伤敌官兵二十三人。经过十一小时的艰苦战斗后,民军始被迫后撤,英军随即占领帕拉村。之后,民军致力于加强宗政府堡垒的防御,并不断前出袭扰敌人,使英军不得安宁。英军由于兵力单薄,不敢贸然向宗政府发动进攻,以致仍处于被围状态。6 月 5 日,荣赫鹏率四十名骑兵驰回春丕求援,途经康玛时,受到三百多名藏军的袭击,几乎毙命。西藏民军在江孜反击作战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士气。可惜的是,民军缺乏严密的组织和得力的指挥,因而未能一鼓作气,彻底歼灭敌人。江孜战局的变化,使英国政府手忙脚乱。

英印事务大臣布罗德里克声称:“政府业已决定,不管什么生力军,只要印度政府认为必要,均可调往江孜去。”①6 月中旬,侵略军的增援部队在春丕集结,计有:四个土著士兵营②二千八百人、英皇家步兵连四百人、英山炮连二百五十人、土著山炮连一百人、土著山地步兵连二百人、民夫和运输人员七千六百人和配属的其它小分队,总计在一万一千五百人以上。除来福枪、手枪外,尚携有火炮十二门、机枪数挺。此外,还备有牲畜七千五百头, 运输车一千六百五十辆。

  1. 月 13 日,麦克唐纳和荣赫鹏率援军相继从春丕出发。途经乃尼寺时,

遭到八百名西藏民军的顽强阻击,死伤十五人。在江孜英军接应下,才于 23 日抵达江孜。为了解除西藏民军对江洛林卡及帕拉村的包围,英军首先向江孜外围的民军据点发起攻击,先后占领了江孜北面和西面的十二个村庄。6 月 28 日,英军进攻江孜西北三公里的则城寺(即翟金寺)。一千二百名藏军苦战一天,经激烈白刃格斗,最后撤出战斗,江孜至日喀则的交通随之断绝。至此,英军从三面包围了江孜宗政府及江孜街的守军,并控制了水源。江孜民军面临一场更加严酷的战斗。

为了保存实力,避免更大的伤亡,西藏地方政府再度作出忍让的决定。7 月 1 日,达赖派出的宇妥噶伦、大喇嘛、大仲译及三大寺代表到达江孜,与

英军谈判。但是,荣赫鹏无理要求西藏民军于 7 月 5 日正午前撤出宗政府, 谈判终于破裂。

  1. 月 5 日下午,英军向宗政府和江孜街发动进攻。进攻江孜街的英军分为左右两翼。守卫江孜街的藏军利用已筑起的围墙和房舍,奋勇还击,毙伤敌官兵多名。直至傍晚,英军方占领了江孜街。在宗政府方向,英军先派出

① 俄国《新时代报》1904 年 5 月 4 日(17 日)。转引自[苏]列昂节夫:《外国在西藏的扩张》,中译本第

79 页。

② 指廓尔喀、锡克兵。

步兵六个连和骑兵一个连,携炮二门,从左翼佯攻炮台之岩石方面,以牵制西藏民军主力,使其误认为是英军的主攻方向。黄昏后,英军撤回,趁夜暗又遣步兵十二个连、骑兵一个连、工兵半个连,携炮十二门,进至宗政府东南的外围阵地。这一带多悬崖绝壁,系民军指挥所所在地,是整个防御的要害。阵地前比较开阔,有民军修筑的多道围墙。但英军认为用火炮可以将其摧毁,故选择这一方向进攻。7 月 6 日,英军在炮火支援下发起攻击,经数小时激战,付出了重大伤亡,始抵达宗政府脚下的边缘阵地。当日下午,英军集中所有炮火向围墙轰击,始炸开一个缺口。这时,一个藏兵装药不慎, 引起山上火药库爆炸,加大了墙垣的缺口。英军立即发起冲锋,蜂涌而上。西藏民军虽用火力封锁缺口,但未能阻止敌人的前进,遂拆下墙上巨石投向缺口,与敌展开白刃格斗,打死打伤敌人数十名。最后,在敌人优势火力攻击下,西藏民军被迫突围,向拉萨方向撤退,江孜重新沦于敌手。

英勇的西藏爱国军民,在江孜抗击英国侵略军达三个月之久,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五节 拉萨失陷与《拉萨条约》的签订(1904 年 8 月—9 月)

1904 年 7 月 14 日,麦克唐纳和荣赫鹏率领步骑兵二千人(携带火炮八门)及后勤人员二千余人,从江孜出发,向拉萨进犯。自江孜失陷后,西藏抗英斗争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西藏地方政府中的妥协势力抬头,终于向西藏军民发出了停止抵抗的命令。噶伦降巴丹增放弃了指挥,再未进行有组织的抵抗。但西藏人民并没有屈服,在卡罗拉、浪卡子等地,自动组织起来袭击侵略者,给敌以重大杀伤。达赖几次派代表要求英军退回江孜谈判,均遭荣赫鹏拒绝。7 月 25 日,英军抵达雅鲁藏布江边,达赖见大势已去,遂将政务委托给噶勒丹池巴大喇嘛,自己前往青海。8 月 3 日,英军侵入拉萨。

英国侵略军进入拉萨以后,到处烧杀抢劫,存于布达拉宫的各种珍宝、文物和宗教书籍几被掠夺一空。侵略者的罪恶行径,进一步激起西藏人民的心中怒火。拉萨各寺曾组织大批喇嘛,准备抗击敌人,但因无人指挥而未成功。侵略军不但面临着可能再次出现的西藏人民的巨大反抗,而且还面临着冬季大雪封山、补给更加困难的严重威胁。哲孟雄至拉萨沿途高山,9 月初就开始下雪,因而 9 月中旬以前英军必须撤出拉萨,否则就会被风雪所阻, 孤军难返。达赖出走后,荣赫鹏找不到谈判对象,时间的拖延,对英军十分不利。荣赫鹏曾自供说:“余在拉萨只许居留一月半乃至两月,冬令前即须言旋。余既受此束缚,乃不得不加速进行条约之谈判,而外表则仍行所无事, 似有充分闲暇者。要之,余此时内慌怯而外镇定”。又说:“余因期限短促, 殊有进退维谷之慨。”①

但是,抱着“息兵求和”方针的清政府和有泰等人,不敢得罪英国侵略者,极力图谋通过妥协忍让的方法,尽快平息事端,这正好帮了英军的大忙。就在英军进入拉萨的第二天,有泰即亲自到英军营内,“以牛羊米面犒其士卒,及以礼物酬应办事诸员”②,并向荣赫鹏表示,愿意“协同工作,迅速努力于条约之完成”③。他严格限制和阻挠喇嘛和藏民的反抗,一再命令三大寺“不准再开兵衅”,并指令以噶勒丹池巴喇嘛为首的噶厦代表团出面与英军谈判。荣赫鹏见有泰如此软弱无能,更加肆无忌惮。谈判中,侵略者对藏方代表提出的公正要求,一概不予置理,叫嚣“惟有接受我方之条件,否则惟有听我继续以武力压迫”④。

1904 年 9 月 6 日,西藏地方政府在英军的威胁下,与英国侵略者在布达拉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拉萨条约》。由于文案何光燮的劝阻,有泰才没有在条约上签字。这项条约规定:开江孜、噶大克(今西藏噶尔雅沙)、亚东三处为商埠,向英国赔款五十万英镑,自印度边界至江孜、拉萨一带的炮台、堡寨一律削平,所有驻防军队全部撤去,西藏一切内政外交都要请示英国, 他国不得干涉。根据这个条约,西藏实际上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

《拉萨条约》签订后,英国侵略军于 9 月 23 日匆忙从拉萨撤走。

但是,该条约签订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遭到中国人民的一致反对。清政府迫于人民的压力,也感到条约有损中国主权,令有泰切勿画押。12 月,

① [英] 荣赫鹏:《英国侵略西藏史》,中译本第 207、237 页。

② 《有泰奏英人入藏阻战开议暨筹办情形折》,《西藏地方历史资料选辑》,第 213 页。

③ [英] 荣赫鹏:《英国侵略西藏史》,中译本第 217 页。

④ [英] 荣赫鹏:《英国侵略西藏史》,中译本第 224 页。

清廷派外务部右侍郎唐绍仪赴印度与英国重新交涉。直至 1906 年 4 月,中英双方于北京重新签订了《中英续订藏印条约》。虽然英国取得了原《拉萨条约》中规定的许多特权,但新约中规定“英国国家允不占并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①,承认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英国变西藏为殖民地的阴谋未能得逞。

①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西藏地方历史资料选辑》,第 22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