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战争的扩大

一、法国借故扩大侵略战争

签订《中法简明条约》,完全屈从了法国侵略者的讹诈,正因为这样, 茹费理致电福禄诺,通过他向李鸿章表示敬意。李鸿章博得了侵略者的喝采, 却遭到了全国人民的愤怒谴责。连统治阶级内部也有人指责李鸿章通敌,“致比诸秦桧、贾似道”①。在举国舆论的压力下,清廷只得命令驻北圻的军队仍扎原处,不得撤回。

侵略者欲壑难填,清政府的妥协政策,并没有换来它所希望的“和局”。

《中法简明条约》签订后的第六天(5 月 17 日),福禄诺就向李鸿章提出: 法军将于 6 月 5 日进据高平、谅山,7 月 1 日进据保胜。李鸿章不敢答应, 福禄诺当即勾销这条无理要求,并画押为据。可是,法国远征军总司令米乐竟令其陆军中校杜森尼率军北上,企图以武力强占谅山。6 月 22 日,法军九百人(一说七百)行抵北黎(观音桥,即今北丽),接近清军阵地。清军前敌将领通知杜森尼说,没有接到上级撤退的命令,请暂缓进兵,“并非常合理地请求他通知法国当局转递必要的命令”①。23 日,杜森尼扬言“和与不和,三日内定要谅山”②,随即指挥法军炮击清军阵地,守军被迫还击,将法军击退。此次战斗,清军伤亡三百人,法军死伤近百人,并丢弃大量军用物资。这就是法国侵略者蓄意挑起的“北黎冲突”,或称“观音桥事变”。接着,法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反诬中国破坏《中法简明条约》,乘机扩大事端。茹费理命令新任驻华公使巴德诺暂缓讨论《中法简明条约》细节,要求中国立即从北圻撤军,并索取二亿五千万法郎的巨额赔款。

  1. 月 9 日,茹费理通知中国驻法公使李凤苞:中国政府必须立即满足法

国的要求,否则,法国“将有必要直接地获取担保与应得的赔偿”③。7 月 13 日,法国海军殖民部长海军中将裴龙电令孤拔遣派所有可调用的船只前往福州和基隆。孤拔随即率领法国远东舰队驶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准备直接进攻中国领土,扩大侵略战争。但由于茹费理考虑到法国占领越南后,“与中国将成为直接邻邦”,彼此造成太深的仇恨,于法国不利④,因而法军这时的作战意图,主要在于“踞地为质”,迫使清廷就范。

清政府在敌人的威逼下,一面立即下令撤回北圻清军,一面以新任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曾国荃为全权代表,与法使巴德诺在上海举行谈判,并呼吁美、英等国进行“调解”。与政治上向敌屈服相适应,清廷在军事上并不做认真的准备。虽曾电谕沿海各省将军督抚“密饬各军,严阵以待”,但同时又束缚军队手脚,告以“倘有法军前来按兵不动,我亦静以待之”①,继续实行消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① 罗惇曧:《中法兵事本末》,《中法战争》(一),第 11 页。

①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二卷,第 391 页。

② 潘鼎新:《法人扑犯官军迎击获胜折》,《中法战争》(五),第 422 页。

③ 《茹费理致李凤苞》,《法国黄皮书》,《中法战争》(七),第 223 页。

④ 参见《茹费理致巴德诺》,《中法战争》(七),第 239 页。

① 《军机处电寄各省将军督抚谕旨》,《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卷十九,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