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藏的战备设防

西藏的自然条件对防御作战是非常有利的,但由于清政府和多数驻藏大臣腐败无能,不重视边防建设,致使防务废弛。清政府在西藏的驻军不仅数量少,而且装备非常落后。自 1792 年(乾隆五十七年)驻藏大臣福康安奏请建立了常备军,申定兵制、兵额以后,军队数量一直保持在三四千人左右。其组成及驻防情况如下:

一是绿营兵步骑六百余人,从四川派遣,大部分驻于前藏,充当驻藏大臣的卫队,一部分驻于日喀则、江孜、定日等地,协助西藏地方部队进行训练和驻防。绿营官兵随同驻藏大臣三年更换一次。遇有战事,由驻藏大臣奏请川、滇拨兵支援,事平之后,仍留原额。其装备有亨利—马梯尼、斯涅德等各种类型的线膛步枪及部分火炮。平时虽有训练,多半为了应付校阅考核。此外,拉萨至四川打箭炉(今康定)一带还设有绿营兵八百余人,主要任务是保护粮台和运输,战斗力很差。

二是西藏地方军(即藏军),定额三千一百六十二名。凡二十五人为一定本,五定本为一甲本,二甲本为一如本,二如本为一代本。代本直接听命于驻藏大臣。这些军队平时驻拉萨、日喀则各一千零五十四人,定日、江孜各五百二十七人。除定额外,尚有守卡兵三百一十二人分守各关卡。藏军装备,定本以上军官配有线膛步枪,士兵十分之五使用土枪,十分之三使用弓箭,十分之二使用刀矛、藤牌。部队受宗教影响很大,战士佩有“护身符”, 出征时求佛护佑,虽作战勇敢,但军官指挥能力低,战术落后。

此外还有民兵,遇有战事,由噶厦向各地征集,自备武器和口粮,由营官①率领,前往指定地点参战。他们熟悉地形,富有吃苦耐劳精神,能越野,

① 据[英]荣赫鹏《英国侵略西藏史》和坎德勒《拉萨本来面目》载,第三十二和二十三锡克步兵营为工兵, 并称“队”或“团”,而不是“营”。

② 春丕谷,指帕里经春丕至亚东一带的雪山之峡。

① 营官,属地方官,亦称知事、郡长,受西藏地方政府和驻藏大臣领导,遇有战事,受代本直接指挥。驻地要冲皆筑碉房,形似地堡,故称营。营官数额,依地方大小和人口多少设一至二人,有大营官、中营官、小营官、边营官之别。其职责,平时主管民政、税收等,战时管军务。

善骑射,服从性强,作战勇敢,但装备差,缺乏训练,进攻时无一定队形, 撤退时不易管束。

1888 年隆吐山抗英时,藏民不顾升泰的反对,于纳金山(干坝正南)设边墙十余段,同时在丈结山建卡驻兵,后升泰为讨好英帝国主义,竟强令撤离。在帕里以南,自亚东辟为商埠后,升泰曾于 1890 年设卡三处,但其目的主要不是为了防御,而是为了“举办通商”,“所有西人即准抵关贸易,不能擅入关内,以示限制”②。在英国侵略面前,尽管西藏地方政府进行了动员,但缺乏统一的部署与计划,对敌情的了解也不够,仅在险要地点构筑了一些临时工事,进行防御。但西藏军民具有光荣爱国传统,为了保卫国土,他们敢于面对强敌,英勇战斗。

② 吴丰培:《清季筹藏奏牍·升泰奏牍》卷三,第 14 页。

第三节 曲眉仙角、古鲁之战(1903 年 12 月—1904 年 3 月)

1903 年 12 月 11 日,麦克唐纳率侵略军一千一百五十名,携火炮四门、马克沁机枪四挺,越过则利拉山口,于 13 日占领了仁进冈,14 日进占通向江孜的重要门户——春丕。由于西藏地方政府对英军入侵方向判断错误,主要兵力在干坝一带设防,以致亚东至帕里一带险要地点无兵把守,敞开了门户。结果,英军不费一枪一弹即占领了春丕一带的边寨要地。接着,荣赫鹏率后续部队到达,春丕成了侵略军的兵营和军事物资贮存地。这时,西藏地方政府急调军队去帕里防守,但为时已晚。12 月 18 日,麦克唐纳率由七百九十五名步骑兵组成的轻装纵队继续北犯,20 日抵达帕里,夺取了帕里宗政府储存的火药和武器。由于风雪严冬,道路险狭难行,英军的给养极为困难, “燃料几完全缺乏”①,再向前推进已不可能。麦克唐纳只得命令两个连驻扎帕里,自率其余部队返回春丕,筹措给养、燃料。这时,赶到帕里前线的藏军准备组织反击,却被驻藏大臣裕钢下达的“沿途地方文武官,只能理阻, 不准与英兵生事”②的命令所阻,结果失去一次歼敌的极好机会。

1904 年 1 月 4 日,麦克唐纳与荣赫鹏又率军从春丕出发,越过帕里,于

8 日推进到堆拉。荣赫鹏率部分侵略军留在堆拉,与拉萨派来的代表进行“谈判”,麦克唐纳则率部再次返回春丕,进行休整和筹集给养。

西藏地方代表多次要求英国侵略军撤回亚东,均被荣赫鹏拒绝。当时, 西藏地方政府从各地征调的军队两千余人,已赶到堆拉以北的曲眉仙角(堆拉北七里)和古鲁(堆拉北二十里)一带,构筑了两道石墙,组织防御。3 月初,守军又增至三千余人,共六个代本。其中来自拉萨两个代本,日喀则两个代本,江孜、丁日各一个代本。这些部队属于临时调集,未经训练。其总指挥降巴丹增,前线指挥莱丁色,副指挥郎色林,都无战争经验,以致在兵力部署、作战指挥等方面都存在许多漏洞。

占领堆拉的英军仅是一支力量不大的先遣队(有步枪四百支、火炮二门、机枪二挺),而且天时地利对其非常不利。侵略军不适应高原缺氧和风雪严寒的气候,很多人患有肺炎,已有十二名死亡,不少人冻伤致残。由于风雪猛烈,前后方联系经常梗断,加之牲畜劳累和染疫而死者十之八九,以致运力剧减,供应十分困难。而西藏守军仍未趁机向英军发起反击,也未切断敌人兵力薄弱的运输线,结果又丧失了一次有利的战机。

3 月中旬,英军完成了进攻江孜的准备。3 月 28 日,麦克唐纳率工兵四个连、步兵三个半连及野战救护队、战地工程队等,携炮四门、马克沁机枪若干挺,抵达堆拉。与此同时,荣赫鹏致函新任驻藏大臣有泰(升泰之弟), 横蛮地提出要进至江孜“谈判”,并威胁西藏守军不得抵抗。3 月 31 日,麦克唐纳、荣赫鹏率侵略军一千三百余人,由堆拉出发,分三路向北推进。西藏当局派代表前去劝阻,要求英军撤至亚东谈判,荣赫鹏不予理睬。当英军接近曲眉仙角藏军阵地时,荣赫鹏又耍阴谋诡计,要求双方停火谈判。藏军受骗,未予射击。麦克唐纳却暗中调动兵力,命令第八廓尔喀步兵营从左翼迂回,抢占山头。西藏守军发觉后,竟放弃山上阵地,退至拦阻墙内。随后, 英军于山之右侧部署了机枪和炮兵阵地,骑兵在平地展开,从三面将一千五

① [英] 荣赫鹏:《英国侵略西藏史》,中译本第 129 页。

② 吴丰培:《清季筹藏奏牍·裕钢奏牍》,第 8 页。

百余名藏军包围。这时,荣赫鹏原形毕露,限令藏军在十五分钟之内缴械投降。藏军前线指挥莱丁色严词拒绝,麦克唐纳便突然下令开火。藏军在非常不利的条件下,毫不畏惧,用手中的大刀、长矛、铁叉与英军展开白刃格斗, 打死打伤英军官兵十五人。后在敌人的交叉火力射击下,莱丁色、郎色林和七百余名藏军相继牺牲,余部撤向古鲁,守卫第二道防线。英军追至古鲁, 藏军再次奋起抵抗,终因伤亡过大而后撤。

曲眉仙角和古鲁之战,藏军共伤亡一千四百余人,“但是没有一个向敌人屈膝投降”①,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和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英国侵略军的残酷屠杀,更加激起了西藏人民的无比愤怒,进一步点燃了广大西藏人民群众反侵略的熊熊烈火。

① 魏克:《一九○四年西藏人民抗英斗争调查记》《近代史资料》1957 年第 1 期,第 30 页。

第四节 江孜之战(1904 年 4 月—7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