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牛庄、营口、田庄台等地的失守

清军第四次反攻海城失败之后,还想进行第五次反攻。当时,“环海城而军者:两将军(依克唐阿、长顺)、一巡抚(吴大澂)、一提督(宋庆)、一藩司(魏光焘),共百余营,六万余人(按:宋庆毅军时已增至三十营)”

①。吴大澂所部湘军分布海城西北,控制通往牛庄的大道;依军分布海城正北,

扼牛庄通辽阳的大道;长顺军分布海城东北,扼通向辽阳的大道。

日军方面,为了扭转局面,决定趁冰冻未解之际,由盖平、海城、凤凰城分路进攻:一由盖平北趋营口;一由凤凰城经黄花甸、三家子赴鞍山站; 一出海城北攻依、长两军,经甘泉堡指向鞍山站之南。鞍山站系牛庄至辽阳之孔道。日军欲夺此要隘,示形逼攻辽阳,实将袭取牛庄。因为牛庄一旦有警,海城西面的湘军势将由于退路受到威胁而停止攻海。

  1. 月 28 日凌晨,未等请军发起第五次反攻,海城日军第三师团便分路出击。激战约三小时,中路依军败退。恰在这时,辽阳南九十里之吉洞峪为出凤凰城的日军第五师团袭占,辽阳大震。辽阳知州徐庆璋请援于依克唐阿, 依便托词援辽,率部北走,长顺军也随之而去。日军跟踪追击,一举夺占鞍山站。不久,第五师团也间道来会。除留兵一部控制鞍山站外,日第三、第五师团合军西指牛庄。

  2. 月 2 日和 4 日,魏光焘、李光久先后率部回援牛庄。两部新老湘军共十一营,均困守市内。4 日,日军三路围攻牛庄,李光久等弃军而逃。军士们深陷危地,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殊死搏斗,与敌相持竟日,最后伤亡近二千人,被俘六百余人。日军也死伤近四百人,其中有今田唯一等将佐军官十五人。这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唯一的一次大规模巷战。参战清军英勇拚杀, 表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牺牲精神。牛庄失守后,吴大澂率部由田庄台退往双台子,宋庆则连夜率全军主力退扎田庄台,只留少数兵力守营口。3 月 7 日,由牛庄出发的日军轻取营口,并与盖平北上的日军会师。

①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中日战争》(一),第 47 页。

田庄台四面平坦,加之当时辽河仍然封冻,更是无险可守。3 月 9 日,日军第一、第三、第五师团分路来攻,宋庆军大败,伤亡枕藉。被围于田庄台内的清军则被日军纵火焚烧,死者二千余人。

田庄台陷落后,宋庆、吴大澂等率残部退往石山站(锦州东)。从此, 自田庄台沿辽河而东,自鞍山站而西,皆为日军所占。清廷以淮军既溃于先, 湘军复败于后,北洋海军亦已覆没,日军海陆交乘,畿疆危逼,于是束手无策,屈辱求和之心更为迫切。日本方面,则认为“作战的第一期已经结束, 因此令‘征清大总督府’进驻战地,即将开始第二期作战”。①

① 《中日战争》(一),第 281 页。按:日军为实行第二期作战,以 参谋总长陆军大将小松宫彰仁亲王为“征清大总督”,以陆军中将川上 操六任总参谋长,置“征清大总督府”于旅顺,并增调近卫师团和第四师团来华,准备参加直隶平原决战,后因《马关条约》签订而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