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帝国主义的经济和宗教侵略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首先,它们趁清政府无力筹付对日战争赔款之机,三次强迫清政府以高折扣、重利息向外国银行借了约三亿一千万两白银的外债①,加上其它各项债款,共约五亿两白银。当

① [苏]鲍·亚·罗曼诺夫:《日俄战争外交史纲(1895—1907)》上册,1955 年俄文版第 34 页。

① 列宁:《中国的战争》,《列宁选集》第一卷,第 214 页。

② 张蓉初译:《红档杂志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三联书店 1957 年版),第 77 页。

① 据徐义生《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1853—1927)》载,三 次外债是:1895 年 7 月向俄、法借款四亿法郎,折白银九千八百九十六 万八千三百六十九点八二两;1896 年 3 月向英、德借一千六百万英镑, 折白银九千七百六十二万二千四百两;1898 年 2 月向英、德借一千六百 万英镑,折白银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七万六千七百七十九点七八两。

时,清政府每年的收入约八千万两白银,支出约九千余万两,根本无法从国家的财政收入中逐次偿还外债和利息,只得以关税、厘金、盐课作抵押,同时用增加苛捐杂税和发行内债等办法,把财政赤字转嫁给农民、手工业者及中小厂商、中小地主。其次,各国还从攫取的铁路修筑权中获取高额利润。据不完全统计,自 1895 年至 1898 年,被它们攫取的铁路修筑权竟达一万零二百公里之多。同时,各国还通过在华开矿设厂及大量输出商品等渠道,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此外,帝国主义在华设立的银行,也从为其对华商品输出服务,变为控制中国财政金融的经济侵略中心。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垄断了中国市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半殖民地化,使中国民族工商业受到压抑和摧残,广大农民、中小商人、运输业和手工业工人大批破产和失业。

在政治、军事、经济侵略的同时,帝国主义还利用宗教作为侵略中国的重要手段。自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各国传教士即以不平等条约为护符,窜遍我国的通都大邑和僻野乡村。到 1900 年,西方的天主教、耶稣教、东正教等, 已经在中国建立了约四十个教区,六十多个教会,有外籍传教士三千余人, 中国教徒八十余万。在帝国主义各国的胁迫下,清政府给予传教士以各种政治特权。他们所到之处,拆庙毁寺,霸田抢房,敲诈勒索,包揽词讼,私设牢狱,无故殴毙贫民。他们还收买地主恶霸、地痞流氓入教,纵使这些人为非作歹,肆无忌惮地欺凌百姓。还有不少传教士,实际上是披着宗教外衣的间谍,无孔不入地刺探中国的各种情报,有的还直接参与策划侵华活动。

据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①供认,他对中国内地消息的探知,主要是由于天主教牧师的帮助②。更为严重的是,当时许多教堂都拥有武装,有的教堂内甚至藏有数门大炮和几百支枪。对于这些无恶不作的传教士,中国人民无不切齿痛恨,不断掀起反洋教的斗争,并逐步汇集成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

帝国主义的种种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自戊戌变法③ 失败后,中国的朝政大权再次被泥古守旧的慈禧集团所控制,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不可能指望这样的政府抵御帝国主义的瓜分和侵略,只有自己起来进行殊死的斗争,以保卫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和民族的生存。波澜壮阔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① 瓦德西(1832—1904),普鲁士波茨坦人。1866 年为陆军少校。 1870 年普法战争时为上校参谋长。1880 年升少将。1882 年升中将,任德 国副总参谋长。1888 年继毛奇(1800—1891)为总参谋长。1900 年升陆军 元帅。同年 8 月启程来华,后任八国联军统帅。1904 年 3 月死于汉诺威。

② 参见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以下 简称《义和团》——第三册,第 45 页。

③ 戊戌变法,亦称戊戌维新,系 1898 年(农历戊戌年)中国资产阶 级发动和领导的政治改革运动。1895 年清政府被日本战败后,中国民族 危机空前严重,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政治要求的康有为等,在北京发动参加会试的一千三百余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签订《马 关条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其后,康有为、梁启 超、谭嗣同等在各地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和报馆,大造变法图强舆论, 影响遍于全国。1898 年,光绪帝接受变法主张,起用维新人士,从 6 月 到 9 月陆续颁发维新法令,推行新政。9 月 21 日,握有军政实权的守旧 派头目慈禧发动政变(史称“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幽禁,谭嗣同等 六人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变法运动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