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湾南部的作战

日本侵略军自 6 月中旬开始南侵以来,受到抗日义军的节节阻击,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进展迟缓。9 月中旬,日军援兵大至,使侵台总兵力累计达到八九万人。日军随即在台北组成“南进军司令部”,由率领增援部队来台的“台湾副总督”高岛鞆之助中将任司令官,大岛久直少将任参谋长,由近卫师团和第二师团共约四万兵力分三路进攻台南:陆军中将能久亲王率领近卫师团(约一万五千人),自彰化经嘉义顺大路直指台南;陆军少将贞爱亲王率领第二师团之混成第四旅团(约一万二千余人),在嘉义西部布袋嘴登陆,向台南翼侧推进;陆军中将乃木希典率领第二师团之第三旅团(约一万二千余人),于台湾南部的枋寮港登陆,经凤山(今高雄县)北指台南。

台湾抗日义军忍饥受饿,面对日寇的大举进攻,仍进行了不屈不挠、英

①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中日战争》(一),第 106 页。

②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中日战争》(一),第 106 页。

勇顽强的抵抗。

  1. 月初,自彰化出发的敌军大举南侵,各路抗日义军英勇阻击。战斗中, 萧三发阵亡,黄荣邦等受伤;敌军也付出了重大代价,其近卫第二旅团长山根少将受了重伤,不久丧命。

10 月 7 日,敌军开始进攻嘉义,被王德标部诱入城郊地雷区,半夜雷发, 死伤数百人,能久亲王也受重伤,不久死去。①次日,敌军集中巨炮猛攻嘉义城,协同王德标防守该城的民军领袖徐骧亲上城楼持刀指挥作战,大量杀伤敌军。义军也伤亡甚众。午后,敌人冲进城内,经过激烈巷战,嘉义县城失守,王德标、徐骧等率队退守曾文溪。不久,日军进逼曾文溪,炮火齐发, 马步并进。义军既无炮队、马队,又乏粮饷,但士气激昂。徐骧奋勇当前, 王德标等率队跟进,在炮火连天中驱杀敌人。徐骧、王德标等先后英勇牺牲, 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日南进军司令官高岛鞆之助于 10 月 6 日自基隆乘“东京丸”出发,8 日到达澎湖,与已经到达该地的第二师团会合。10 日,混成第四旅团在布袋嘴开始登陆。11 日,第三旅团在枋寮开始登陆。敌人一踏上陆地,就遭到台南义军和人民的拚死抵抗。侵略者供称:当其混成第四旅团在布袋嘴登陆之后, “东西南北,到处无不战斗”。“良民奔窜四方,不与我亲近,侦察敌情甚感不便”。①

10 月 15 日,日舰“吉野”、“秋津洲”、“浪速”、“八重山”、“大和”等炮轰旗后炮台,守将刘成良亲自登台拒守。“奸民夜引倭由僻径登岸, 突入大营陷之,进围炮台。”②守台将士死伤枕藉,不得已乘间突围,退守台南。

16 日,由枋寮登陆北进的日第三旅团占领凤山,台南处于日寇南北夹攻的危险境地。

18 日,南北敌军兵临城下,台南城中粮食断绝,守军开始溃散。早在 8

月 23 日,日寇“台湾总督”桦山资纪曾托英国领事持书劝刘永福投降,遭到

刘永福的严词拒绝和驳斥。但时至 10 月中旬,刘永福面对嘉义等地相继失守,抗日义军领袖陆续牺牲,军粮弹药已告断绝的困难局面,抗战决心开始动摇,于是,向日方提出了厚待百姓、准许官兵内渡的“建议”,遭到日方拒绝。10 月 19 日晚,刘永福在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违背其“万死不辞” 的誓言,抛弃正在与日寇殊死搏斗的抗日军民,与其僚属十人从安平乘英国商轮逃回了厦门。

10 月 21 日,敌军进入台南城。11 月,日军在占领台湾所有重要城镇之后,宣告“全台平定”。但是,台湾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在与日寇“不共戴天”的誓言下,坚持了长达七年之久的游击战。即使在 1902 年以后,台湾人民反抗日寇的斗争也从未停止过。

台湾爱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争,实际上是中日甲午战争的继续, 是中日甲牛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这次抗战由于清朝政府的卖国政策,最后归于失败,但是,它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写下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光辉篇章,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① 参见洪弃父:《台湾战纪》,《中日战争》(六),第 346—348 页。

① 陈信德译:《台湾抗战日方资料》,《中日战争》(六),第 500—501 页。

②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中日战争》(一),第 107 页。

台湾抗战证明,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在整个抗战的过程中,台湾人民参加的踊跃,动员的广泛,斗争的英勇,战果的显著,都是前所未有的。他们虽然武器简陋,缺乏训练,但有着宁死不屈的决心。“日军被困于‘有全台皆兵之势’的猛烈的游击活动和疟疾之中,投入了五万兵力、两万六千名杂役人员以及联合舰队的大部分,对居民进行了无区别的屠杀,结果反而加剧了居民的反抗。”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里,“付出了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以下四千八百名死亡和两万七千名负伤的巨大代价”。①台湾军民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悲壮诗篇。被台湾军民击毙的日军近卫师团长能久亲王(左二)

① [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上册,日文版第 18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