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知识点滴

  1. 年龄代称古人对年龄的代称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为:孩提(幼儿) 、童龀(chèn,孩子换牙)、弱冠(男子二十岁)、而立(三十岁)、不惑( 四十岁)、知命(五十岁)、花甲(六十岁)、古稀(七十岁)。

  2. 尊卑坐向古代礼仪宴席由尊到卑的位次是:面向东(上首)。面向南(二等位)、面向北(三等位)、面向西(下等位)。鸿门宴上项羽就是这样安排的:他和项伯东向(面向东)坐,亚父范增南向(面向南)坐,刘邦北向(面向北)坐,张良西向(面向西)奉陪。但在君臣之间,坐北面南为王位,坐南面北为臣位,然后是面向东,面向西。

  3. 跪坐姿势古代社会等级森严,礼节繁多,仅坐姿就有所不同。“坐” “跪”姿态相似,“坐”臀部紧贴脚跟,“跪”则直身、臀离开脚跟。“跪” 姿常表示有急事或谢罪,有时也表示对长者尊敬。《鸿门宴》中“项王按剑而跽(jì)的“跽”,是从坐到直身,多表示受惊惧而欲起的样子。最不礼貌的坐姿叫“箕踞”,像簸箕一样地坐着,如■。荆轲刺秦王不中,反被秦王刺伤。他靠着柱子,摆出箕踞的姿势,大模大样地坐在地上,大骂秦王,表现出对秦王的极度蔑视。

  4. 官位升迁我国古代授予官职叫拜或除;同级调动叫徙或转,调升官职叫擢(zhuó);降职贬官叫谪(zhé)或左迁;罢官免职叫黜(chù):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氏充任官职叫征;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叫辟; 年老请求辞职叫乞骸(hái)骨。

  5. 社稷坛古人祭祀土地神和谷神,叫社稷。一个国家建立,要筑社稷坛;一个国家攻占一个国家,要毁社稷坛。因此,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我国的社稷坛就是中山公园里的“五色土”。它的中间是黄色土壤,代表黄土高原;北方是黑土,代表东北三省;南方是赤土;西方是白土;东方是青土。五种颜色土壤的分布,与我国版图上土壤的实际分布是一致的,因

而“五色土”就成为中国的象征。

  1. 山水阴阳古代称山的北面为阴,南面为阳;水则相反。水的北岸为阳,南岸为阴。“华阴”是指华山的北面,《游褒禅山记》中的“华山之阳” 是指华山的南面;“江阴”是指长江的南岸;《愚公移山》中的“汉阴”则指汉水的南岸。图示如下。

  2. 三教九流 “三教”包括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是指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 农家。

  3. 五行、五谷、五音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这五种基本物质相生(如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相胜(克)(如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并认为由这五种基本物质生成万物。战国时期的这种世界观叫“五行观念”。“五行”配以“五方”,则得出东木、南火、中土、西金、北水。五种物质中的火、土、水,或者不可解释,或者到处都有,古人认为最有用的物质是木和金,分别代表树木、庄稼和金属;而木和金又分别与东、西相配,因而就以“东西”代表一切有用的物质。这就是“东西”一词的来源。

五谷,泛指一切粮食作物。一般包括稻、黍、稷(谷)、麦、菽(豆)。五音,指古代音乐中的五级音阶宫、商、角(jué)、徽(zhí)、羽五

调,由最初模仿五种动物猪、牛、羊、马、鸡的发音而得名,分别表示 1、2、3、5、6 五个音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