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要重祝修改

很多大作家都懂得“文章不厌百回改”。无数事实证明,好文章的确是改出来的。

发现自己文章中的问题当然是修改的第一步。可以把写好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或读给别人听,来征求意见。但最方便、最省时的办法,就是自己拿来朗读,可以“听出”文章中语言方面的问题。如果想多方面发现自己文章

中的问题,那么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冷处理”了。这个方法同样为许多大作家所采用,并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所谓“冷处理”,是借用的工业用语。用在写作上,是指文章在写完之后,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把它放置一段时间。这时间可长可短,一般放一个星期左右。然后再拿出来读、看,就能较容易地发现自己文章中的缺陷和不足。这种方法就叫“冷处理”。但这里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冷”不了那么长的时间怎么办,比如请示、报告或工作总结之类,领导上催得急。我们以为,即使遇到这种情况,也不要“趁热”交。时间再紧,也要放在一边“晾晾”。比如第二天交,在早上上交之前再看看,也叫“冷处理”。至于应考, 当堂交卷,不可能拿回家去“冷处理”,那也要在作文写完之后,放一小会儿,比如可先检查前面的知识、阅读、古文部分有无错误,最后再来看作丈、修改。在这特定的环境中,只能这样“冷处理”了。

修改的方法是由大到小。大致的“流程”是:主题(新颖、深刻?)→ 观点(正确?)→材料(与观点一致?)→结构(比例和谐?)→语言(明晰、流畅?)→标点(准确?)

其实,从整个作文的全过程来看,修改一环与前面的列提纲一环,形成互补关系。如果列提纲这一环节想得周密,那么修改上的任务也就相对减轻; 而且从临场实际情况来看,也不可能有那么充裕的时间,让你从大到小“大杀大砍”,改得面目全非、一塌胡涂。唯一的可能,在大方面的明显失误处改改,最多的恐怕只有语言乃至标点了。

最后一个问题,从我们接触到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学员不会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这样说毫不夸张。既不会看别人改过的稿子,也不会改自己的稿子。卷面上乱涂乱画,一方面有碍观瞻,一方面暴露出知识结构上的缺陷, 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对你语文水平的整体估价。其结果不给你刨分,还等什么!有鉴于此,我们把常用的修改符号开列于后。不仅要会识别,更要求大家熟练掌握——我们的苦口婆心,只有靠你们自己去体会了。

【附录】常用修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