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审题关

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出题者所有的提示都暗含在题目中。审题,就是要把题目所提示或蕴含的信息,充分地体会、挖掘出来。审题一错,则全盘皆输。因此,动笔前花一定时间(10~15 分钟)审题,是完全必要的。很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不重视审题,事后一旦发现“跑题了”,则后悔不迭, 捶胸顿足,痛心疾首,不管怎样谴责自己,也来不及了。这里有个笑话。1962

年高考作文题《说不怕鬼》。当时中苏两党正围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大是大非问题,展开激烈的论战。这里的“鬼”,显然指前苏联修正主义。有位考生一慌,竟把“鬼”看成“兔”,结果大谈“打兔”。大家想,“兔子” 打得再好,能得几分?

审题第一步要抓“题眼”或限制性词语。标题如果是一句话,一般题眼是动词(或谓语)。如《我们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生活”两字就是“眼界”;《我更喜欢漫画(截错了)》,“更喜欢”三字就是“题眼”。另外, 要抓限制性词语。如文革后恢复高考第一年的作文题,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那就要在这“战斗”二字上作文章。这“题眼”或限制性词语,就是重点,抓准它就不会“跑题”。一般说来,标题字数越少,越不好把握。同样还是六十年代某年高考,作文题。《雨后》。那就要分两步来进行。第一层要写字面上的意思。大自然雨后的情景、人们的感受;第二层要写暗含的意思:经过反修斗争这场“雨”的洗礼,人民的觉悟提高了,反修、防修的自觉性增强了。如果仅写出第一层意思,变成单纯写景,等于丢了这篇作文的“灵魂”。

审题第二步要确定人称。只有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一般以第一人称

(“我”)出现的作文,属于散文一类,写自己的所遇、所感、所想,容易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但也易受限制,如不能代替别人进行心理活动等。若以第三人称(“他”)出现,一般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空间大, 但又不如第一人称给人的感觉亲切、自然。

审题第三步要确定作文的时间跨度(时间段),也就是说写“一个时期”

(如小时候,初中、高中、工作以来),还是“一年”“一个月”“一天”; 此外,还有个空间范围问题,是“在学校里” “机关里”,还是“路上”“家里”等等。

审题第四步要确定体裁(形式),是记叙丈、议论文,还是说明文、应用文,也就是确定文体。文体不同自然要求不同。如果是记叙文,要以记叙、描写为主,注意“六要素”;如果是议论文,要以议论为主,注意“三要素”; 如果是应用文,则要注意它所特有的格式和语言。

审题第五步要确定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一般做法是“大题化小,小中见大”;是顺叙、倒叙、设悬念,还是先抑后扬(先扬后抑)、虚实结合? 同时,还要注意立意新、深、巧。

审题还有个字数问题。为突出以上重点,把这个问题移到“临场操作经验谈”中去谈好了。

当然,审题的过程是个循环往复的思维过程。为便于理解,我 们只能这样一步一步地表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