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二:临场操作经验谈】

我们辅导的作用,是对“知识要点”进行“稀释”和消化。至此,从一对一的几个大方面的问题来说,基本上完成了任务。但仍感意犹未尽。还有几个问题,如果不嘱咐嘱咐,还是放心不下。问题虽然不大,不等于不重要。于是把这样几个问题拢在一起,放在最后作为补充,名之曰“临场操作经验谈”。

第一,体裁的确定

在考试时所给的已知条件中,一般限定文体,标明是“议论文”“记叙文(散文)”或其他文体。如果没有标明,可从题目上判断。如果标题是“论⋯” “试论⋯”“⋯之我见”“⋯论调可以休矣”等,肯定要写成议论文;如果题目是“记一件⋯事”“记一个⋯人”“我又拿起笔”“改革大潮中的我” 等,显然要写成记叙文;如果题目是“生活告诉我”“生活的启示”“警钟对我敲响”等,肯定是夹叙议。从文体上说,仍属于记叙文,只不过文章中并重使用“叙→议”(或议→叙→议)两种表达方式而已。就一般经验而言, 如果没有限定文体,同时题目上也无明显“暗示”的话,那就写成记叙文, 一般是不成问题的。其实,话又说回来,从题目上体会不出任何“暗示”的情况,几乎是没有的。

就“文体感”而言,最好判断的是应用文,其次是说明文,其次是议论文,最后是记叙文。

第二、题材的确定

考前辅导时,无论到何地,学员们几乎每个人都问这样的问题:“老师, 您估计会出什么作文题?”心情可以理解(因为太好理解了),但这个问题实在太难回答了。

据笔者所知,国家在考试保密性上是极其严格的,有一系列严格规定。大约有以下几项措施:1.建立考题库制度;2.临考前尽量缩小出题人数;3. 严格禁止出题人参与辅导;4.出题者一旦“人闱”(由出题人报到、集中开始),便切断与外界一切联系,极似“软禁”——好吃好喝,不准回家。到

开始考试当天,才能“出闱”;5.出题人一旦泄题,属犯法行为,要追究法律责任;6.考题一般送监狱内的印刷厂去印刷。

笔者尽其所知,仅能大致划个范围:

  1. 以下这种出题方式不大可能:只给一幅画,让你围绕这幅画发挥、写“观后感”。这是因为,对画的理解各有不同,切题固然好;如果不切题, 但沾边儿,你给不给分?这样会给阅卷判分带来很多困难。对出题、阅卷者而言,这种作茧自缚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2,结合 MBA 的内容、当前形势以及考生特点,大致可出以下四类题目:

①赞扬型(赞扬某人或某一类人崇高的精神境界);

②抨击型(抨击或评论社会丑恶现象或不正之风);

③对社会转型期提出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如两极分化问题、如何看待金钱问题、面包与教育的关系问题等等;

④结合考生实际,如工作、学习、个人经历,参加考试目的等。

其中,后三类可能性较大;后三类中,又以 2、3 类可能性较大。不管哪一类,尽可能地结合自己,结合中国国情,结合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字数的确定

作文一般限定字数,从所给作文纸的长短也可判断其所限字数。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超过所限字数,否则费力不讨好。但出题者有时用“不少于一字”的方式限定字数,比如“不少于 500 字”。遇到这种情况,你不能偷懒,不能只写 200~300 字了事。写这么短的篇幅,刚开头就煞尾,怎能反映你的水平?依笔者之见,至少写够 600 字,最好写 600~800 字。这样的篇幅,容量适中,便于展开,便于表现;但也没必要过长,过犹不及(超过和没到家,效果是一样的)。如果写记叙文(散文),那最少要写够 800 字, 以 800~1000 字为好。开头、结尾、情节的展开,细节或动情点的设计,都要一定的篇幅来表现,不要嫌 800~1000 字过长。这些经验之谈,信不信由你。

第四、“标题”(题目)的设计和安装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在 MBA 语文样卷中,有给作丈加标题的练习(在第一次联考中,已经有这样一项内容)。对这样的设计,我们深表赞赏。这是因为,能否给别人的文章或自己写的作文加一个恰当的题目,的确很能考察他的语文水平。很多老报人、“老”秘书都有这样的体会“文章写到老, 标题总难好”。

“题目”中的“题”,本义是“额头”,“目”是眼睛。“题目”就是一篇文章的额头和眼睛,就是“文眼”,就是主题,可见其重要。一定要用全力把它设计好。

给一篇文章定题目,至少要考虑以下三条要求:贴切、简洁、醒目。给文章出题目,就像给文章“戴帽子”。这“帽子”要不大、不小,戴着正合适:既适合体裁,又适合题材,还要显示其“神韵”(丈采),这三者合在一起就是“贴切”;题目尽量“言简意赅”,字越少、意越精越好。非较长不可的,一般也不超过十个字;超过十个字,就显冗长了。至于在辅导时有学员问,标题能不能“拐弯儿”(写两行才能装下),更是不言自明的。不用说别的,就凭“拐弯儿”这一点,就该扣分;醒目就是“醒人耳目”,让人“触目(题目)惊心”,给人以新颖之感甚至震撼之感,一看题目就“身不由己”想读。

标题与主题的关系大约有以下几种:①直接揭示主题,一般议论文都采用这种方法;②形象地暗示主题,如《廊桥遗梦》《情爱画廊》《野性的呼唤》;③用表现主题的线索作标题,如《背影》《土地》《红高梁》;④标明写作的范围、内容,如《雨中登泰山》《小米的回忆》《社稷坛抒情》;

⑤还有一类“特殊”的标题,多见于漫画、杂文、随笔,如《无题》(此时无题胜有题)《偶感》《琐忆》等。在上述诸方法中,以“暗示主题”更有韵味,又比如《渴望》《早春二月》《狂吻俄罗斯》《在那遥远的地方》等等。这种方法可以有意识地多练习和使用。

题目(或标题)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怎样安装呢?笔者有这样一个建议: 写作文时,可把题目空下,先写正文;待正文写完,回过头来再安题目。这样的好处,全文写完,主题熟烂于心,经过提炼、压缩、概括,设计一个完美的题目,像帽子一样,戴在文章的“头上”,往往一次成功。当然坏处也有:不小心会忘。今年联考就有一个学员,按我教的方法最后“戴帽子”。但临场一慌,竟忘记了加题目,后悔不迭。怎样预防这类情况发生?可用铅笔事先在卷边作个记号,如大大的“?”。作文写完,总要回过头来 检查一番,就可以发现而不被遗忘了。

第五、关于“打(草)稿”问题

在考试中,有个很实际的问题——“打(草)稿”。如果不打稿,直接往卷子上写,一字不改,一气呵成,没那么高的水平:如果通篇打稿,打完了再抄,又没那么多的时间。这个矛盾怎么解决,的确,我们在前面曾强调过,卷面整洁是个文风问题,也是个文化修养问题。要做到卷面整洁,非打草稿重抄不可。但从临场时间上看,语文和逻辑一共才三个小时,作文连打稿再重抄,等于写两遍,哪有多么多的时间?

我们帮大家出个主意:半打、半不打(有的地方打,有的地方不打)。我们在前面曾强调过,作文最重要的部分是开头、结尾。开头是“开篇印象”, 结尾是“收篇印象”,直接影响着打分,因此我们主张开头、结尾打草稿; 不但打草稿,而且从总的精力投入上看,开头、结尾备投 1/4,合起来就是一半的精力。这里的问题是,投入的精力多,不等于写得长,而是要下功夫写,要反复琢磨。也就是说,时间有限,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要尽可能“满意地敲定”。

除开头、结尾外,中间部分的细节处、关键处、动情点等也要打稿。这就是说,一篇作文中,在开头、中间关键处、结尾处等显眼的地方要打稿(当然是快快的,写得只要自己认识就行),其他部分直接往上写就行了。一般说,开头开得顺,往下续着写一般是不难的。从数量上看,要打草稿的部分连 1/3 都不到,从临考时间上看也来得及。

总之,上述办法的好处,既保证了几个关键的显眼的地方整整齐齐、突出了重点,又保证了在规定时间内写完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