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了解必要的文化知识1.千支记时

八、了解必要的文化知识1.千支记时 - 图1古人用于(gān)支纪日,如《左传·隐公元年》“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天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guǐ);支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已(sì)午未申西(yǒu)戌(xú)亥(hài)。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合为六十单位,称为六十甲子:

八、了解必要的文化知识1.千支记时 - 图2八、了解必要的文化知识1.千支记时 - 图3八、了解必要的文化知识1.千支记时 - 图4八、了解必要的文化知识1.千支记时 - 图5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已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已 壬午 癸未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已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已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甲辰 乙已 丙午 丁未 戊申 已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已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八、了解必要的文化知识1.千支记时 - 图6这六十个单位,共用天干六组,用地支五组(以子为记);而且以天干的单数配

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所以不可能有“甲丑”“乙寅”之类。表中每个单位代表一天,假设某日为甲子日,则甲子以后的日子依次为乙丑、丙寅、丁卯等;甲子以前的日子依次逆推为癸亥、壬戌、辛酉等。六十甲子周而复始。这种记日法,远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时代,就已经有了。

从一个月来说,有些日子在古代有特定的名称。每月的第一天叫做朔, 最后一天叫晦。初二叫做朏(fěi),大月十六、小月十五叫做望,近在望后的日子叫做既望,其他日子一般就只记干支,但是人们可以根据当月朔日的干支,推知它是这个月的第几天。如《左传·隐公元年》“五月辛丑”,根据后人推定的《春秋长历》可以知道,“辛丑”是鲁隐公元年五月二十三日。

我国古代最早的纪年法,是按照王公即位的年次纪年,如公元前 770 年记为周平王元年、秦襄公八年等,以元、二、三的序数递记,直到新君出位为止。汉武帝开始用年号纪元,如建元元年、元光三年,也是以元、二、三的序数递记,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这两种纪年法,是过去史家所用的传统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一般认为兴自东汉,六十甲子周而复始,到现在也没中断, 如今年 1997 年为丁丑年,2000 年为庚辰年。由此也可以向上逆推,知道上古某年是什么干支。一般历史年表所记的西汉以前的遂年干支,是后人逆推附加上去的,这一点应该注意。

古人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用地支的十二个字表示。从半夜子时(23 点到 1 点)算起,依次为:

子时:23 点至 1 点 丑时:1 点至 3 点

寅时:3 点至 5 点 卯时:5 点至 7 点

辰时,7 点至 9 点 已时:9 点至 11 点午时:11 点至 13 点 未时:13 点至 15 点申时:15 点至 17 点 酉时:17 点至 19 点戌时:19 点至 21 点 亥时:21 点至 23 点

古代一个时辰相当于两小时,小时只是古代时辰的一半,所以叫“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