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河流概貌

北京是一个缺水的城市,北京的风景河虽远不如长江、黄河之浩大,也不似我国南方河川那样秀美。但也有其特殊的北方风韵和观赏价值。在明清时代,京城近郊在自然风景河道基础上,经过某些人工改造,曾形成过几条优美的河川风光带,给古代京城居民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景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开挖于金代,南北联系着昆明湖和城内什刹三海的长河。该河又名玉河,其源头是被称为燕京八景之一的“玉泉”和西湖(今昆明湖)。它由昆明湖绣漪闸流出后,向东南经南、北海淀及下游的长春桥、麦庄桥、广源桥、白石桥、高梁桥,最后注入什刹三海。全长 5.8 千米。整个长河两岸,水田

棋布,寺庙林立,园囿相间,风景如画。从广源闸至高梁桥一段,长河两岸更为优美,当时京民除游览沿岸万寿寺、大真觉寺、极乐寺、巡河厂等寺庙外,还可观赏该河水景及各类园景,构成明清时代京城最大的春游、秋游之风景走廊。据《长安客话》载,在高梁桥一带,“水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春时堤柳垂青,西山朝夕设色以娱游人。都城士女藉草班荆,曾无余隙,殆一佳胜地也。”《宸垣识略》亦云:“水从玉泉来,三十里至(高梁)桥下。夹岸高柳,丝垂到水,绿树绀宇,酒棋亭台,广庙小池,荫爽交匝。岁清明日,都人踏青游者以万计”。《日下旧闻考》又云:高梁河两侧大多为别墅和寺庙,“低昂疏簇,绿树渐远,间以水田,界如云脚下空”。总之,明清时期,以长河为代表的风景河是“杨柳夹道,带以清流,洞见沙石。佛舍傍水,结构精密,朱户粉垣,隐见林中者,不可悉数”(《日下旧闻考》)。今日,长河大部已没于现代都市高楼大厦之中,但它给北京人留下了一段不可磨灭的史迹,记载着风景河在北京历史上曾发挥的独特的观赏作用。

北京周边地区的大小河流,大约有百余条,统属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五大水系。依河川风景性质而言,它们的中下游大部属平原风景河;上游多山地风景河,且多优美的风景支流河段。现将五大水系的风景河段分别评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