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及岩性差异大,地貌丰富多彩

地球表面上千姿百态的山都是几千万年甚至几十亿年中在地球内部的内营力和地球表面的外力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每一座山的成因和内部的差异也像每一座城市一样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大体上说,地壳的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岩浆活动以及地震等等所引起的一系列的地表地质现象,诸如地面局部的隆起或陷落、褶皱与断层、滑坡及山崩、火山喷发及熔岩溢出等等造就了大地貌的基础。在这之后,风力、流水、冰川、风化、海流等外动力又经年累月地对露出地表的岩石进行剥蚀、搬运最终堆积到低处。这些外力就好比大自然雕刻师手中的刻刀,将山峰雕刻得出神入画,奇妙天成。一座险峻的山峰可以是构造运动形成的;可以是火山锥造成的;也可以是冰川或风化等外力雕刻的产物。地质学家通过对山石的研究,可以说出山的成因。

当地壳只出现水平升降运动时,断层之处出现的是平顶山。地壳褶皱运动时,断裂之处就会出现倾斜山。倾斜山由于各层岩性的不同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形成单面山、锯齿山、叠状山。褶皱运动强烈并伴随有断裂时,断层甚至会直立起来形成直立壁状山。地壳运动越复杂多样的地带不仅断裂的方向多,而且岩石的组成也复杂多样,因而形成的山形地貌也千变万化。特别是一个地段聚集着几种不同岩性的山,或同一座山由几种不同成分的岩石构成时,景观才更耐人寻味。因此,专门寻找不同构造的山,也是看山景的一项基本功。

北京地区山地,由于成因和岩性等差异,所造成的地貌类型非常丰富多彩、千妩百媚。从成因来看,虽然西山和北山均属燕山构造运动隆起的,但

隆升的时间、幅度以及在隆升过程中遭受的断裂、剥蚀等强度的差异,造成了地貌形态的千差万别。

即使是在同一片山区由于地质构造的不同也会出现迥然相异的地貌景观。如同处密云县东北角的燕山地区的司马台长城、云岫谷、雾灵山三处景点,司马台长城所依建的山地为白云质灰岩和火山角砾岩、火山岩受强烈挤压后形成的逆断层,其山形如刀削斧劈拔地而起,险峻异常,令人望而心跳。云岫谷中花岗岩的冰川漂砾散布在红色安山岩基底的山谷中,配以白色的溪瀑、缤纷的野花一幅别有洞天的世外桃源景象。而雾灵山山体主要由正长岩组成。正长岩是一种深埋在地下的岩浆岩,因受地壳上升的内力作用产生各种挤压断裂,才形成了今天从主峰向四周辐射出的五条山脊。正长岩石质坚硬却较易接受化学风化,因此,在外力的剥蚀下,出现了众多的沟谷和各种形态的孤峰怪石。雾灵山山顶还广泛分布着大小不一、棱角明显的满坡碎石, 这些碎石并不是人力炸山所为,而是第四季冰期形成的冻蚀景观。

地处昌平、延庆、怀柔三县交界处的黄花城长城一带为沉积岩与侵入岩交错分布的断层区,这里不仅山势险峻,而且由于岩性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地貌景观,长城南部的黑熊山与长城北部的莲花山山体由肉红色或褐红色的花岗侵入岩构成,其山峰岩石色彩与北山的其它花岗岩山体完全不同,附近地区盛产有色金属矿藏。

小西山地区的鹫峰、妙峰山等山体,主要由以碎屑岩为主的火山灰岩构成,岩石风化后形成的土壤土质较肥沃,因而妙峰山盛产玫瑰。鹫峰东侧山坡的岩石成分以长石为主,其硬度较低,易于风化,形成了山前较低的台地。而与其相隔不远的凤凰岭一带,因接近阳坊花岗岩体的中心部位,岩石成分中石英含量较多。其南坡多为巨大的整块花岗岩山体,北侧山谷妙峰沟中则保留着海水侵蚀的痕迹,留下不少混圆的石块及水蚀洞穴。真可谓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总之,北京山地在地貌类型上表现得十分繁杂,有褶皱山,也有断块山; 有向斜山,也有背斜谷;有台岗地和丘陵,也有低山和中山;有雄伟的山峰, 也有平坦的夷平面,幽邃的峡谷,还有狭长的盆地等等。这些不同造型的地貌类型,给北京的风景山涂上了层层美丽的轮廓线和色相。

我国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在《山水训》一书中精辟地指出:看山要面面看,“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面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并说这样面面看,一山可得数百山的形状。可见观赏山景要掌握观察的位置。此外,观赏山景也要注意观赏角度,仰视可以显示山之雄伟和高峻; 平视可以展现山之开阔和辽远;俯视可以窥见山之纵深和层次。郭熙在《林泉高致》一书中提出了“三远”观赏法则:“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巅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南宋的韩拙则说: “在近岸、广水、旷阔而远山者,谓之阔远;在烟雾溟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致绝而微茫缥缈者,谓之幽远。”总之,看山,要从远近高低,各个角度,不同层次,抓住不同气候的特色来观赏,这样才能真正地领略山的精髓,从旅游中得到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