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叠翠,精刻云台——居庸关、云台
位置与交通 位于昌平县境关沟之内。乘公共汽车 919 路沿京张公路至居庸关下车。
历史沿革 居庸关为万里长城的重要关隘。据说秦始皇修长城时,将士兵、囚犯、贫苦民众迁居这里,故得“居庸”一名。汉称居庸关,三国时称西关,北齐时改纳颖关,唐代以后均称居庸关。现存关城及城墙是明洪武元年(1368 年)大将军徐达建造。原由块石所筑,宣德三年(1428 年)重修, 景泰元年(1450 年)关城改建为砖石结构。1983 年后修复了南北关门、瓮城及全部城墙。近年又投资近 1 亿元,修复了全部城体、敌楼、亭阁、寺庙等, 整个居庸关已焕然一新。
居庸关城建筑 居庸关城横跨东西两山,周长 6.5 千米,城高 14 米, 南北各建一门,外有瓮城。此外,它还有南北两个外围关口,南面的叫南口, 北面的叫八达岭。
云台 在居庸关城内,汉白玉结构。它原是一座过街塔的台座,建于元至正二年至五年(1342—1345 年),当时在台上建有三座并排的白色藏式佛塔,它们曾是北部永明寺的一部分。塔元末明初圮毁。明正统四年(1439 年), 明英宗敕令在台上重建庙宇,名泰安寺,至清康熙四年(1702 年)又毁,仅保留了台基,即今云台。云台下有券门,车骑皆过其下。它是一座长方形建筑,底宽上窄,下基东西长 26.84 米,南北长 17.57 米,高 9.5 米,上底东
西长 24.04 米,南北宽 14.73 米,台顶四周挑出石平盘两层,上层刻三头,
下层刻兽面与垂珠。台上四周有玉石栏杆,包括 55 根火焰造型的望柱与护
板。台下券门长 17.57 米,宽 6.32 米,高 7.27 米。券门及卷顶呈半六角形, 在古代建筑中独具特色。门上正中刻金翅鸟王,两侧刻金刚、大象、猛龙、蟒神和曼陀罗花的图案。门洞内两壁画着四大天王的浮雕座像,并用梵文、藏文、八思巴文、维吾尔文、西夏文、汉文等 6 种文字雕刻了《陀罗民经咒》
和《造塔功德记》,这在我国尚属首例。券洞顶部正中正面上刻着 5 个“曼
陀罗”,两侧斜面刻有 10 尊坐佛和大量小佛。刻工端正精细,人物形象逼真, 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1961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植物景观 居庸关曾被金章宗列为“燕京八景”——“居庸叠翠”。清乾隆又赐名“居庸霁雪”。此景命名主要来于植物景观。这里山花野草、葱茏茂密,登高远眺,宛如碧波翠浪,景色异常幽美,故有“居庸叠翠”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