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边风景湖简介

北京西北地区水源充足,湖泊、沼泽纵横,具有造园优越条件。古代封建统治者曾经利用这些风景湖建造皇家园林。据史籍记载:辽、金时期封建统治者就开始在这些水质清冽、水草丰美的风景湖畔广建行宫别苑。至元、明两代,京城西郊已发展成为风景游览胜地。到了清代更是大兴土木,把西郊推向前所未有的园林繁荣高峰。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沧海巨变,时过景迁,北京地区的天然湖泊渐渐减少,有的面积大缩,有的则完全从地表消失。如辽金时代在今通县南部的延芳湖,曾是一个水面辽阔、方圆数百里的风景湖,湖中水禽成群,菱芡、芦苇丛生,统治者每年都来这里光顾、游玩、打猎,寻欢作乐,为此,还特意在湖区设置了漷阴县。以后由于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湖面逐渐缩小,从一个大湖离析成四五个小湖。到清代乾隆年间,这些小湖相继干涸,成了大片低洼地。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力整治水患,将贫苦市民聚居地的臭水坑、排水沟开辟为湖泊。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和美化环境,又充分利用洼地、砂石坑扩建湖泊。这样全市共有湖泊 30 处,水域面积为 9.74 平方千米。这些湖泊, 大部都位于市区。在周边地区因天然或人工相结合形成的湖泊主要有昆明湖、北展后湖、圆明园湖、砂子坑、水碓湖、南湖渠湖、安家楼湖、窑洼湖等(见表 8)。颐和园昆明湖是北京近郊区最大的天然湖泊,后经人工改造形成今日面貌。此湖在夏商时代,还是永定河的河床。到了西周,永定河向南摆动,昆明湖一带则成为地下水溢出带。由于地势低洼,聚而成湖,并溢而流向今清河。当时湖泊周围,生长着大片茂密的芦苇,后来随着劳动人民的开发,形成一片水田稻乡、荷蒲菱芡、涉禽水鸟聚集的景色。金代时为解决闸河(通惠河)的水源,才将昆明湖和玉泉山水引向中都城,这是昆明湖的首次济航。到了元代,昆明湖改称瓮山泊,为解决漕运水源,它接纳了由昌平白浮泉引来的水,形成白浮泉的一个蓄水池。明初,瓮山泊改名西湖, 又叫七里泊,土名大泊湖。清代乾隆年间为开辟皇家园林和解决济漕用水, 将西湖大加开浚,增筑东堤,并将西湖改称昆明湖。同时兴建景色秀丽的清漪园。可见,昆明湖是北京历史上利用最早的风景湖之一,它的变迁历史, 反映了京城历代对天然湖泊水景的利用状况。除昆明湖外,其他郊外风景湖, 如紫竹院湖、玉渊潭、莲花池、龙潭湖、陶然亭湖等也先后被利用,如今这些湖泊已被市民住宅区所包围,构成城市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