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荫消夏,红叶染秋的皇家苑林——香山公园

位置与交通 位于海淀区四季青乡北部,西山东麓。乘 333、318、360 路公共汽车在香山站下车。

历史沿革 香山又叫静宜园。这里在辽代时,已建有私宅邸,著名的有中丞阿勒弥建的宅舍。辽末,自立为皇帝的耶律淳,死后也以香山为陵寝, 号永安陵。金世宗完颜雍于大定二十六年(1186 年)始在这里建香山寺(又名甘露寺),尔后又建行宫。明泰昌时,香山又建起会景楼和祭星台。世宗和熹宗也都把这里作为临幸之地。到了清代,不论康熙帝还是乾隆帝,都在香山大兴土木,先后修建了缮佛殿、行宫及大量亭、台、阁、榭、塔、坊等, 这时香山已成为由一道长约 5 千米的园垣相围的规模宏丽的皇家苑囿,取名“静宜园”,并与静明园(玉泉山)、清漪园(万寿山)等共同构成“三山” 和“五园”。乾隆曾有赞语:“依岩架壑,为殿五层,金碧辉映,自下望之, 层级可数。”入民国后,香山开辟为公园,供人游览。但其中部分景点,被

军阀、官僚、买办据为私有,大修宅园别墅,以供消夏避暑。解放以后,作为人民公园,政府对其进行多次大规模整修。并在 1984 年被北京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香山二十八景 清代,香山经大规模扩建,已形成京师皇帝到郊外消夏避暑的一座主要离宫。清皇曾给香山命了二十八景,它们是:勤政殿、丽瞩楼、绿云舫、虚朗斋、璎珞岩、翠微亭、青未了(亭)、驯鹿坡、蟾蜍峰、栖云楼、知乐濠、香山寺、听法松、来青轩、唳霜皋(亭)、香嵒室、霞标磴、玉乳泉、绚秋林、雨香馆、晞阳阿、芙蓉坪、香雾窟、栖月崖、重翠崦、玉华岫、森玉笏、隔云钟。其中许多都是以峰、洞、崖、崦、岩、坡、泉、林等自然景观命名的,表明香山构成行宫或离宫的基础是自然森林型环境。至今香山仍是京郊游览最便捷的森林公园。

主要景点 香山公园总面积为 160 公顷。共有景点数十个。其中比较重要的有:①东宫门。②香山寺旧址。该寺初名永安寺,乾隆重新修建后,改香山作寺名。原依岩架壑,为殿五层,地势高耸,建筑壮观。后被英法等八国联军烧毁。现仅存寺山门处石桥、方池及大殿前石屏、方碑等。③双清别墅。位于香山寺南,是熊希龄在 1931 年前后所建。院北有山泉从山腹中溢出, 汇成两个方池,取名双清。1948 年中共中央及毛泽东主席曾驻这里,现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④半山亭。在香山寺北侧海棠院旧址。院东为来青轩, 院西为妙高堂。原建筑均无存,后建一座半山亭作为点级。⑤绚秋林。香山以红叶观赏取胜。早在清乾隆年间,这里就植有大片黄栌树,树干丛生,叶圆形,秋日叶色鲜红,远望如烈火。是香山最著名的景观。每年 10 月中旬至

11 月上旬,是观赏红叶的最佳季节。⑥玉华山庄。在香山公园中心,是山腰中部的一个庭院型建筑。其地原为明代玉华寺,山门向东,正殿西南,乾隆时曾辟小轩,其地高爽,可俯览群岫,故题名“玉华岫”。后寺毁建庄,仍存其名。⑦森玉笏。在朝阳洞南,峭壁很高,上题“森玉笏”三字,因突兀的岩峰形似朝臣手捧笏板而得名。⑧朝阳洞。在森玉笏西北,乾隆帝曾游此洞,并取《楚辞》“晞汝友兮阳之阿”题名“晞阳阿”,洞内祀龙神。今坊额、神像已无,仅存石洞及乾隆数首诗词刻字。⑨栖月山庄。其地原栖月崖, 属 28 景之一。建筑遭毁后,于民国期间建别墅,称栖月山庄。⑩西山晴雪。为燕京八景之一,在朝阳洞上方峰腰中。每当雪后放晴,西山白雪皑皑,阳光照射,景色万千。明代称为“西山积雪”或“霁雪”。清乾隆于此定点立碑,名“西山晴雪”。碑为方形,周护石栏,今仍保存完好。(11)昭庙。在芙蓉馆东侧,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建。是园内一组古建筑,全称“宗镜大昭之庙”。据载是为西藏班禅来京祝厘而建造的。原庙东向,门前有琉璃牌坊,门内有前殿、白台四层、正殿、红台四层,庙后有琉璃塔。后遭八国联军破坏。现存建筑有琉璃牌坊、白台、红台、石碑和塔。碑系乾隆皇帝御制昭庙诗刻石。琉璃塔为八角 7 级楼阁式。塔顶 8 条垂脊,中间饰以黄琉璃宝瓶为刹,具有独特形式的是塔基,沿塔基八方围以一面坡瓦顶廊宇,似盝顶八角亭,上承塔座,下有石栏环护。(12)见心斋。明嘉靖年间建,后来又重修过。是一座具有江南情趣的“园中之园”建筑。此下即眼镜湖,因两池之间架以石梁,形如眼镜得名。(13)鬼见愁。为香山主峰,海拔 578 米。这里因地势高耸,山岩陡峭,难以攀登而得名。山顶未建亭台,皇帝每年“九·九” 登高时,多用黄缎搭成帷幄作为临时休息之所。(14)静翠湖。在大门内南边, 为一三面环山、幽静宜人的碧池。这里林木葱茏,山峦倒映,具有名符其实

的静翠特点。(15)梦感泉。相传金章宗宿香山行宫,梦见泉水涌出,天明命人掘地,果得一泉,取名梦感泉。后来寺僧想将泉扩大,结果反而枯竭。(16) 芙蓉馆。在玉华山庄东北百米处,原称玉华坪,是原 28 景之一。此馆依山而建,直角形建筑,馆外有深廊,廊缘有垂天碧纱窗。(17)白松亭。原为香山28 景之一“唳霜皋”,现亭呈圆形,6 柱 6 面,亭前有剑石。最壮观的是四周长有数十株巨大白皮松,松皮洁白如雪,亭也以松得名。(18)雨香馆。在白松亭西南 200 米处。此馆门前左池右壑,险夷共存,“卓笔”石刻立于池边。今入门馆址仅余基址,但古松仍苍藤如旧。(19)一拳石。在雨香馆东北通往阆风亭盘道上,石高 2 米,宛若怒击桌几之拳,石上刻乾隆《春望》诗及字如掌大的“一拳石”三字。据说此石与曹雪芹佚诗“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有关。(20)香山索道。建在北门内,全长 1500 米,乘坐大吊椅

约 18 分钟,即可达山顶。

景观评价 香山是北京西郊的自然风景园林。它因地势高,森林密,春天来得迟,去得晚,夏季非常清凉,是京郊最佳避暑消夏之地。但是香山最著名的还是“翠”和“色”两个特点。明朝孙丕扬诗曰:“人传宝地紫光收, 天语香山翠色浮”;清袁宏道诗亦云:“真人天眼自超伦,翠色香山此语真”。张养浩在诗中对香山之“翠”描写更为透彻,他说:“山行弥日山亦奇,乱峰扶翠纷参差”。可见香山以“翠”取胜,已有悠久历史。香山不仅苍“翠”, 而且多“色”。这里西南山坡上的“红叶林区,黄栌盛开,层林红透,恰似大片彩霞。”还有杏花、桃花、梨花和丁香,真不愧为“芳香十里”之誉。然而香山最美的还是秋色。深秋,初霜为伴,遍山满坡的黄栌,叶子红得像火焰一样,陈毅诗云:“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这使香山成为北京金秋最大的观赏红叶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