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天象景观

天象指云景、雾景、雪景、雨景、日景、佛光景等等奇妙的气象气候自然现象,它是自然风光中不可缺少的一大要素。宋代画家郭熙曾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气象和气候可以直接造景、育景,即在不同的气象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环境,如南方的热带、亚热带景观,北方的冰雪景观, 山地的云雾瞬变景观,海洋和沙漠上的海市蜃楼幻影,不同地方的避寒、避暑佳境等。

此外,气候的变化,影响风景地貌、风景水、风景生物以及某些人文景观的形成和表象,从而间接地对人类的旅游活动产生影响。如气候地貌的美学特征和发育程度;河、湖、泉、海的水体变化特征;风景生物的种属和观赏价值等,而这些地貌、水体、生物又依其特定的功能作用于人类旅游活动和过程。可见,气象和气候既是一项自然旅游资源,又是影响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既有造景育景的直接功能,又有促使其他地景发育的间接作用。

风景气象和气候对北京地区自然景观和旅游活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影响:

**①造成风景的多变性和速变性。**由天气的物理变化形成的天象景观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如一日内有冷、热、晴、雨、风、云、雾的变化,几小时之前还是晴空万里,即时就落下倾盆大雨,由艳阳蓝天转化为阴霾雨景;昨天还是炎热如火、挥汗如雨,今日却是风声瑟瑟,凉意沁人。这种天气变化, 常常影响着景观的色彩、风采和明快度,给人以不同的美的多变感。有些天象出现时间极短暂,要求游人必须把握最佳的观赏时机,去捕捉这些佳景。北京地区观赏这些多变性、速变性天象拥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如观赏雨景主要在夏秋季节,这时北京雨量最多,占全年总降水量 630 毫米的 70%左右, 许多高山区形成飞雨涮涮景色,如延庆大海坨山的“海坨飞雨”就成为古延庆八景之一。赏云雾景,北京夏秋云雾常覆盖中低山地,受气流的影响,在百花山、东灵山、海坨山、云蒙山、雾灵山等常出现美丽的云海、雾岛及瀑布云等奇景。山顶有云,山下无云,云往上飞,山往下移或云在山下、山被云托,其波澜壮阔景象,令人惊奇不已。再如观赏日出景,北京地区晴天多, 日照时间长。据观测,北京一年当中晴天日数为 100~123 天,阴天日数在100 天以下,比长江以南各省市晴日都多。北京全年日照时数为 2000~2800

小时,大部分地区在 2600 小时左右,最大值在延庆和古北口一带。从季节上看,北京日照百分率除七八两月较小外(各为 51%、55%),其余各月都在60%以上。其中适于观日出的季节为 4 月、5 月、6 月、9 月、10 月,在此季节内,若登上百花山、东灵山、云蒙山、雾灵山,均能获得观赏旭日景或夕阳景的佳机。

**②风景的广域性和差异性。**天象景观在同一地区往往产生较大的影响 面和控制面。如北京在寒冷气团控制下,境内 16800 平方千米范围内,几乎都同时出现以“冷”为基调的各种景象:大面积的冰冻、冰封景象或大范围的降温降雪天气,人们一般不愿冒着寒风走出家门,只有部分体育爱好者前去滑冰滑雪。若在炎热气团控制下,北京又会出现大范围的以“热”为基调的各种景象,到处热气蒸腾,燥人身心。但是水温的增高,可适宜游泳;气

温的升高,又逼着人们向避暑地流动。这就是在同一天气现象控制下广域性特点。北京虽然地域不算大,但有平原有山地;有海拔较高的盆地,也有海拔很低的洼地。这样在同一天气控制下又会产生差异性景观。如夏季,北京平原很炎热,而位于燕山中部的延庆盆地,则气温相对凉爽,一般较北京平均低 3~4℃,北京平原七月份平均气温 26℃,而延庆则只有 22~23℃左右, 是人们避暑的最佳气温值,故延庆可作为北京的避暑场所。而冬季,北京平原相对比较温暖,特别是西山卧佛寺、碧云寺一带,构成山前暖带小气候。这一带早春桃花、杏花也比北京城区先开两周,是人们春游观花的佳地,而延庆地区则较寒冷、干燥、多风,不适宜冬季旅游活动。唯有龙庆峡,利用低温、背风等天气特点,开展冰塑冰灯观赏活动,至今已举办了 11 次冰灯节, 吸引了不少旅游者。各种气象和气候的差异性,给旅游者和旅游业策划者同时带来了选择利用风景的各种机遇。

**③风景的背景性和借景性。**天象景观虽然有直接观赏的价值,可使游 人获得多种美感,但是它又不像风景地貌那样具体、形象,富实体感。也不像水景、花木景那样,给游人以直观或体验效果。比如雨景,云景、雾景、雪景、旭日景、夕阳景、霞景等,常常成为人们观览其他风景的背景和借景加以利用。其中有的景象,如冰雪、树挂等还能让人们触摸到,但大多数天象风光只能看到而无法捕捉。不过它们与其他风景实物相匹配,却能收到出其不意的观赏效果,如观赏奇峰异石时,有云雾缭绕、彩霞映照;观赏湖景时,有白云、蓝天相映;观赏林海时有雪原相配合,这样观赏到的风景或拍摄的照片,更能使自然美获得充分的感应效果。

**④风景的节律性和导向性。**由于地理位置、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各地气候在气温、降水、日照、太阳辐射、风向等方面均出现年际、月际、昼夜、四季有规律的变化,其中以季节性变化对风景和旅游活动的影响最大。春、夏、秋、冬在各地长短的差别,直接导致了自然景观的季相变化,人类旅游活动也出现不同内容侧重,及淡季、旺季、平季等节律性变化。北京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地区,其中夏天、冬天很长,春天、秋天很短。大致春季有 65 天;夏季有 95 天;秋季有 45 天;冬季有 160 天。可是由于北京的夏季非常炎热而多雨(七月均温 26℃,极端最高温度达 40℃); 冬季又寒冷、干燥、多风(一月均温-4.7℃,极端最低气温-22.8℃),因此自然景观和旅游时间最好的是春秋两季。与之相应的则出现两个旅游高峰。古代,北京对春游特别重视,就是因为人们度过了一个长达 5 个月的冬天后, 都想在春暖花开季节,到郊野去走一走,舒展一下筋骨,呼吸一下新春的空气。再加上北京春天气温升高得快,百花争妍斗艳,万紫千红,必然成为人们赏花、踏青的大好时光。秋天“秋高气爽”,温暖湿润,空气清朗,沙尘又少,林间负氧离子比任何季节都高,对康体休闲、疗养身心更为有利,因此金秋季节就成为京城居民一年内最美的旅游佳节。而夏季人们纷纷前往凉爽、舒适的森林或海滨等避暑胜地观光旅游。

**⑤风景的主体性和层次性。**风景气象和气候,随着地理纬度和海拔高 度的变化,常出现立体的和有层次的变化。如地球上的气候带,从低纬到高纬,依次出现热带、副热带、温带、寒带等有规律的变化,这是气候的水平层次性;在同一地区,由于地形海拔高度的不同,气温、降水等要素又会出现有规律的垂直带谱变化。如一些位于热带地区的高山,从下至上可见到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特点,这是气候变化的立体性表现。北京地

区前者变化不大,这是因为在纬度上地面跨度较小,但是以长城为界线的北京燕山南北,在气温、降水上也有明显的差别。长城以南的北京平原区与以北的延庆盆地区,气温可差 3~4℃,降水可减少 200 毫米,因此北京平原区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而延庆则为中温带、半干旱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