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称著的辽代古刹——大觉寺

位置与交通 在海淀区北安河乡西南的阳台山麓。从颐和园乘 346 路公共汽车至周家巷站下车,向西步行 1 千米入寺。

历史沿革 始建于辽咸雍四年(1068),初名清水院,占地 9500 平方米。据寺内现存辽道宗《阳台山清水院藏经记》碑记载:“旸台山者,蓟壤之名峰,清水院者,幽都之胜概,跨燕蓟而独颖,侔东林而秀出”。又载, 辽代咸雍四年有南阳信士邓从贵捐钱 80 万,修建僧房、储经房,并印大藏经

579 卷。金代时为西山八大水院之一,金章宗常到此巡幸驻跸。后改称灵泉寺。明宣德三年(1428 年)原寺经扩建后方改今名。以后又经过 4 次重修和大修,年代为明正统十一年(1446 年)、明成化十三年(1476 年)、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 年)、乾隆十二年(1747 年)。本世纪 30 年代山门被雷击

毁。解放初期,南北两路殿宇多已圮毁。北京林业大学占用后,又以巨额投资进行修缮。现寺院建筑保存基本完好。1979 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建筑景观 大觉寺坐西朝东,在建筑上保持了辽代契丹人“朝日” 之俗。其建筑格局分为三路:中路为六进院落,从东向西依次为山门殿、碑亭、功德池、钟鼓楼、弥勒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大悲坛、舍利塔、龙潭、龙王堂。右路是僧方。左路有戒台、四宜堂、憩云轩、领要亭等。寺的后部是一处布局精巧、幽丽别致的寺庙园林。

“八绝”与古树群 大觉寺有许多奇景被人们所称颂。其中以“八绝” 最有名:即“二龙戏珠”、“功德水兽”、“迦陵佛塔”、“辽代石碑”、“碧韵清石”、“明清玉兰”、“千年银杏”、“藤李寄柏”。二龙戏珠是一处天然与人工景巧妙结合的胜景。出自寺西北李子峪的地下伏流,流到大觉寺围墙以后环楼绕到灵泉才相会,故称二龙戏珠。功德水兽指山门内的功德池,其南北两端正中各有一石刻水兽,据考证,它系辽物,距今已有千年, 殊为珍贵。迦陵佛塔位于寺内最高处,其形状与北海白塔相仿,它是清代主持僧迦陵的舍利塔。塔旁松柏环抱,犹如巨型翠盖,为佛塔遮荫护卫。辽代石碑在龙潭之东,高 1 米多,顶部雕有盘龙,镌刻着“阳台山清水院藏经记”

9 个大字。此碑对研究大觉寺的历史有重要价值。碧韵清石位于北玉兰院,

是一个长 2 米、宽 1.3 米、高 1 米的石雕水池。它系整块大理石,石上纹理如同玉石一样细腻。以上“五绝”均为人文奇景,后“三绝”则为古树景观。其中千年银杏指一株雄性银杏树,高过飞檐朱瓦,干围 7.5 米,树龄已逾千年。今依然枝繁叶茂,被誉为“西山之冠”。清乾隆曾赋诗:“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松枝绿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藤李寄柏是指两株古老的桧柏树上,各长着一株另外的植物。一株在功德池石桥东北侧, 其树半空心部,寄生着一棵超过百年的老藤蛇葡萄。另一株在四宜堂玉兰树西侧,其距地面 1 米的两大树干间,长着一株“小叶鼠李”。二树分别称为“老藤寄柏”和“鼠李寄柏”。明清玉兰指位于四宜堂前的一株玉兰树,它花繁瓣大,玉洁香浓,据说它是遵乾隆年间住持僧迦陵的遗嘱,从四川随灵移来的,树龄已有 300 余年,被人们称为“北京玉兰”之最。

大觉寺的古树除上述“三绝”外,其它还有不少被列为保护树木。据调查,全寺共有古树 160 株,其中一级古树 91 株,二级古树 69 株。如寺院北

配院有一株古银杏树,树高 17 米,胸径 78 厘米,其主干周围生长着 9 株小

银杏,被人们称为“一龙九子”。又如后院藏经阁有一株高 16 米、胸径 93

厘米、树龄在 300 年以上的古松树,其巨冠把南侧舍利塔紧紧抱住,人称“抱塔松”。大觉寺的古阔叶树也不少,著名的有七叶树、古槐树、古桑树等。如一株被定为一级的古七叶树,其树高达 9 米,胸径 80 厘米,树冠遮荫 88 平方米。这种树来自西域,叶似楠,皮如玉兰,形似枇杷,花苞大如拳,色葱白最洁,据说鸟不栖息,虫不生子。

景观评价 ①寺院建筑布局精巧、严谨、幽深、壮观。其中中路主体建筑保持了明代的建筑法式及风格,为寺中建筑之精华。②在大觉寺“八绝” 中,以被称为“西山之冠”的千年银杏和“京华之最”的明清玉兰最为有名。大觉寺在历史上与法源寺、崇效寺被并称为“京城三大花卉寺庙”,也是因存在着古玉兰树之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