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宅和阳宅保存完好的清代王陵——七王坟(醇亲王墓)

位置与交通 七王坟即清朝醇亲王的陵寝,位于海淀区北安河乡西部山区,阳台山东麓。游人可乘 346 路公共汽车到草场下车,西行 1 千米即达。历史沿革 醇亲王奕譞(1840—1890)是清道光皇帝第七子。其墓地建

于唐代法云寺旧址上,金朝时又是章宗皇帝西山八院之一的香水院。墓地从清同治七年(1868 年)开始筹建,到同治十三年(1874 年)基本建成。墓地除埋葬了奕譞外,还有其夫人叶赫那拉氏及三位福晋(满语,夫人意)。

主要陵寝建筑 七王坟分阴宅和阳宅两部分。阴宅即陵墓,它坐西朝东,依山而建,雄伟肃穆。最前方有 123 级巨石砌成的台阶,上台阶后,依次向西出现黄琉璃瓦歇山顶碑亭、月牙河、石拱神桥、隆恩门(园寝正门)、享堂(已不存在)、墓地等。墓地共有四个宝顶,正中最大的是醇亲王和福晋叶赫那拉氏合葬墓,北边的一座是他的侧福晋颜扎氏,南边的两座是侧福晋刘佳氏和李佳氏。墓院南墙外有几座小冢,是他的夭伤子女墓。

阳宅——退潜别墅,在阴宅北侧,为依山而建,步步升高的 5 层院落。大门式如城关,额题“隔尘入胜”。入门后从第一寝院至第五寝院,各有不同的建筑布局和用场,如头一进院的东屋为看院人的住宅,第二进院有正房纳神堂,第三进和第四进院以一石桥——濠梁桥将其分开。第五进院内植藤萝架和石桌凳,显然是纳凉赏月之所。整个阳宅俨如一座修身养性的别墅, 其构思不仅精巧,且顺乎自然。花荫曲水,寄意悠闲,亭台厅阁,用游廊相连,充分显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之美。特别是在第二进院落北跨院中, 有假山,有六角小亭,有环溪敞厅,有名曰“藏真”的石窟,还有“塞秋欢瀑”、流杯亭、金鱼池等,整个花园装点得十分精巧细微。

幽美环境与懿旨锯树 七王坟是一处风水宝地。这里泉壑幽美,层峦叠嶂,建筑宏伟,保存完好,是京西极富山林景观的旅游胜地,也是研究清代王陵的重要实物资料。奕譞晚年,深知慈禧是不能得罪的,故为人处事非常谨慎小心。本想在晚年过着“退潜”生活,并因此将自己的园寝阳宅命名为“退潜别墅”,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在他去逝六七年后,仅因墓道前一株大白果树,而引起慈禧太后的锯树之恨。据有关记述,醇亲王陵寝之后, 原有一棵白果树,正好荫遮宝顶。白果树下葬亲王,上“白”下“王”,恰好是一个“皇”字。好嫉多疑的慈禧对此非常忌讳,遂下令锯掉了这棵银杏

树。后来这棵树又生出一棵小银杏树,至今它还生机盎然。

七王坟古树群 七王坟不仅建筑宏伟,保存完好,而且是一块古木林园。据调查,七王坟共有古树 331 株,其中包括古龙爪槐、古白皮松、古柏树、古银杏等。如果你去那里游览,则会看到陵园内处处是挺拔的古白皮松, 虬曲的古柏树。特别是陵寝后面那片茂密的松林,古木参天,泉水淙淙,群峰起伏,幽雅秀美,曾做为《西游记》《戏说乾隆》等电视剧的外景场地。那里有“澄潭”“渔乐”“漱石枕流”等刻石,其中一块巨石,一面刻“云片”,一面刻“一卷永镇”,据考为七王的墨迹。18.丹墙碧瓦,松柏苍翠的清代王陵——九王坟(孚君王墓)

位置与交通 位于海淀区北安河乡北 2 千米处。从颐和园乘 346 路公共汽车至九王坟可达。

主要建筑 九王坟是清道光皇帝之九子奕譞的园寝。它座西朝东,依次建筑有石桥、碑亭、隆恩门、隆恩殿和宝城等。丹墙碧瓦,松柏苍翠,具有庄严肃穆、气势宏雄等特点。园寝北侧建有“阳宅”,呈三进四合布局,现为民居所占。

换碑之说 孚郡王坟有一块高达 7.5 米、硕大无比的石碑,比醇亲王的碑几乎高出 2.5 米。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里有一传说:此块碑本是为七王准备的,但七王坟建在山区,山路陡峭,不易运送。时九王坟也在兴建, 而碑高仅 5 米左右,于是由修坟的太监将两碑对换了。

古树成群 据调查,九王坟现有古树 147 株。主要树种有白皮松、柏树等。这片翠绿的古树木与掩映于其中的黄琉璃筒瓦古建筑群,恰好在色彩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