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洞

  1. 北京地区风景洞简介

北京地区的风景洞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以岩溶发育为基础的溶洞,又称喀斯特洞穴;二是各类岩体崩塌洞,即在节理、裂隙、断层和重力控制下的侵蚀崩塌洞穴;三是各种崩塌的岩块,搬运到一定地段所构成的堆积型支架洞。这三种洞穴在北京地区发育的规模、特色和利用价值是有很大差别的。

一般而言,喀斯特溶洞的洞穴规模发育比较雄伟,如石花洞上下共有 7

层,总长度超过 3000 米;银狐洞上下三层,洞道总长度也有 2000 多米;至于云水洞、黄院白塔林等洞,长度均在几百米以上。洞内因岩溶作用形成的侵蚀和溶蚀景观类型比较丰富,如石花洞,不仅化学堆积物种类齐全,而且

岩溶景观造型十分奇特,成为集我国南北方溶洞景观之大成的洞穴风景博物馆,被人们誉为全国四大岩溶洞穴系统之一。据专家研究,该洞穴沉积物有5 种类型、33 种形态,其中常见的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塔、石盾、石瀑、石帘、石幔、石梯田、石边坝、石花等;较少的形态有鹅管、穴珠、卷曲石、月奶石、石菊花、石枝、晶花等,特别是稀有的月奶石、五彩石旗、雪白的石花、奇特的石盾、珍贵的石莲、石枝等,在石花洞尤为典型。目前石花洞仅开发一、二层洞,长 1362.25 米,面积达 13668.6 平方米。上方山

云水洞也是北京地区难得的一处石灰岩溶洞,洞口标高 530 米,洞向呈南北

延伸,洞长为 613 米,内有 7 个高大的厅堂,最大者顶底高差超过 60 米,底

面积越过 2000 平方米。在第二个洞厅中央耸立的一根石笋,高达 38 米,是国内目前发现石笋中最大者,在世界也属前列。除石笋外,还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柱、石幔、石旗、石盾等。下英水村的银狐洞,目前不仅开发了两层旱洞,而且还有一层 800 米长的水洞,成为北京地区目前发现的唯一一条水洞。此洞也发育了大量盘状石葡萄、球状倒挂钟乳石及石乳景观等,其中似倒挂狐狸的方解石结晶体——“银狐”,全身透明洁白,披着密集的针状晶花,十分特殊,被专家鉴定为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国宝”。位于周口店龙骨山东北部的黄院白塔林溶洞,主洞长 250 米,加上支洞总长达 400 米。其中最大洞厅,长约 40 米,宽 10~20 米,内存大量石笋、石钟乳、石帘、石柱等化学堆积形态。

这些著名的喀斯特溶洞,表明北京地区石灰岩溶洞是洞穴景观的主要类型。至于崩塌侵蚀洞和崩塌—堆积支架洞,在北京则多属小型洞类型,前者如怀柔县朝阳洞、鬼谷子洞;密云县云蒙山的爱国洞、黑山寺广惠洞、云峰山仙人洞等;后者如密云黑龙潭风景区的通幽洞、香山樱桃沟的白鹿洞、双石洞等。它们多发育于花岗岩和火山岩区,规模很小,为风景区的匹配景点。

除了上述天然洞穴外,北京还有不少人工开凿的洞体,大部都是历史上少数民族作为住宅或宗教界开辟的洞室。前者如延庆的古崖居,它系隋唐时期奚族人所凿,分布于两道山沟花岗岩崖壁上,共 117 穴,分一居室、二居室、三居室,室内有石坑、火灶、水槽、窗口、灯台、瞭望孔等。洞室和洞室之间有石阶相连。现在已开辟为“古崖居”旅游点;后者如房山云居寺石经山石经洞、海淀区凤凰岭的多处佛洞、八大处七处的还珠洞等。

北京地区洞穴在空间发育和地域分布上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西山地区比北山地区洞穴数量多、密度大、规模雄伟、景物多姿。特别是喀斯特溶洞中的化学堆积景观,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旗、石幔⋯⋯等, 多半琳琅满目,姿态万千,比北山地区发育更加齐全、完善。据不完全统计, 西山洞穴数量约占北京已知洞穴总数的 61.8%;北山地区仅占 38.2%。这是由于北京地区两个一级地质构造单元间的古环境差异所造成的。在同一构造单元内,洞穴空间分布密度和景物发育程度也有明显差别,如西山百花山向斜两翼,沿大石河、周口店河、永定河洞穴多发育于厚层质纯、节理粗大的易溶蚀的奥陶系灰岩中,比拒马河中、上元古界蓟县系、长城系等不易溶蚀的含燧石条带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溶洞发育好。尽管拒马河流域的十渡地区也有不少洞穴,但一般规模小,洞景发育远不如石花洞、孔水洞、银狐洞、白塔林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