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重要活动遗址——曹雪芹纪念馆

位置与交通 在海淀区四季青乡正白旗村 39 号院。它东邻金山,北依卧佛寺,与北京植物园相毗邻。可乘 333、318、360 路公共汽车至卧佛寺站下车。

开发历史 1971 年 4 月,39 号院居所主人在修房时发现题壁诗墨迹, 经大多数红学家考察,认为此处与曹雪芹晚年曾居住过的地方无关,但作为纪念馆选址还是合适的。在各界有关方面的积极支持下,于 1982 年 10 月动工,全面修复。纪念馆基本按清代雍正时八旗营房的建筑形式修建。1983 年4 月落成。1984 年向社会开放。

展室布局 纪念馆坐北朝南,是一座旗下老屋,12 间一排清代制式营房。分 5 个展室:第一展室在 4 间北房内,现按旗人生活习惯,布置成曹公卧室。屋内的“落地罩”、“排叉”(隔断)上的图案有“流云百幅”、“岁寒三友”、“富贵满堂”等。室内还有“富非所望不忧贫”、“师于万物” 两幅风筝。第二展室是发现题壁诗文的地方——抗风轩,即当年曹公写作《红楼梦》时书斋。由于原墙皮已揭下,现展出的是根据原墙皮的旧貌重新复制的。展室门口还有当时旗人做饭用的瓦灶。第三展室是陈列曹公在香山著书生活时的立体模型及《红楼梦》中的一些景物模型。第四展室陈列着 200 年来有关曹雪芹身世的重大发现,包括西轩题壁诗残片,曹雪芹用过的一对书箱及《南鹞北鸢考工志》双钩摹本影印件。第五展室陈列着旗人风俗和解放后红学家们对曹公故居的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论文章。还展出有故居八景照片,一些家谱、地契、碑文拓片和《红楼梦》中提及的部分实物样品等。此外,在纪念馆的西侧,还有一个从附近收集来的石雕刻碑林,这些碑林反映了清初香山地区的驻军情况及曹家与香山地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