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环抱,古刹辉宏——潭柘寺

位置与交通 位于门头沟区群山环列的潭柘山腰。距北京城约 35 千

米。可乘 326、236 路公共汽车至河滩站,再转开往潭柘寺的专车。或由苹果园乘 931 路旅游专线车。

历史沿革 据寺志和碑文记载,潭柘寺最早建于晋代,初名嘉福寺,距今已有 1700 多年历史。唐武则天时更名龙泉寺,金代改名大万寿寺,明天顺元年(1457 年)复改嘉福寺,清康熙三十一年又改名岫云寺。前后名称更迭频繁,但以俗名“潭柘寺”流传最广。“潭柘”之名乃因有“龙潭”和“柘树”而得。潭柘寺在历代都有重修和扩建,尤其是清代的扩建,才得到今日之规模。现有建筑多为明清两代遗物。

主要建筑 潭柘寺建筑主要分为三部分:中轴线上自南而北分布着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毗卢阁,升降错落,宏敞巍峨;东路由庭院式建筑组成,有方丈院和清代皇帝的行宫:万岁宫、太后宫;西路是寺院式的殿堂组合,有楞严坛、戒坛和观音殿等。此外,寺后山上有龙潭, 寺外有安乐延寿堂和塔院。下面将主要建筑分述之:①山门殿。门上石额镌刻有康熙皇帝手书的“敕建岫云禅寺”6 个大字。②天王殿。内中供弥勒佛, 背面塑韦驮像,两侧塑四大天王。③大雄宝殿。殿堂高大,富丽堂皇,是寺中地位最尊的建筑。重檐庑殿顶,上覆黄琉璃瓦绿剪边,大脊两端的巨型碧绿琉璃鸱吻上,各系以黄闪闪的鎏金长链,高 2.9 米,色彩鲜艳,造型别致, 气势轩昂,为元代遗物。殿上檐额“清静庄严”为康熙皇帝手书;下檐额“福海珠轮”是乾隆手笔。④毗卢阁。是中轴线上最高的建筑,高 15 米,二层, 木结构,有康熙手书匾额“毗卢阁”三字。屋面造型奇特,飞脊前图案是“游龙戏珠”,飞脊后图案是“凤戏牡丹”。鸱吻前图案是“降龙戏珠”,鸱吻后是“百鸟朝凤”。⑤观音殿。为西路重要建筑之一,也是全寺最高点。殿前有乾隆手书“莲界慈航”。殿内有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的拜砖, 其女因笃信佛教在此出家,每天来观音殿顶礼膜拜,日久天长,使所站的一块砖深深陷入,留下了 30 厘米深的脚印,几透砖背。⑥流杯亭。又名猗玕亭, 在东路庭院内。它为一方亭,亭内地面为一汉白玉巨石,上刻一条弯弯曲曲的水道,从北面看似虎头,从南面看像蟠龙。当引泉水通过时,放带耳酒杯飘浮其上,耳杯随水旋转,止于人前,则取而饮之。这是因袭汉魏“曲水流觞”的习俗而来。后人发展到室内作渠代替曲水,内中含意,也即以助兴、娱乐取代消灾求福。⑦龙王殿。在观音殿西侧。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 1.7

米,重 150 千克,看似铜,实是石,击之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后来人间大旱,玉帝赐给潭柘寺消灾。⑧戒台。为和尚受戒之处。与戒台寺之戒台类似,只是体量较小。台上有释迦像及三把椅子。⑨舍利塔。在东路最后。塔前有两株古松若凤凰起舞。塔后墙上有金碑,上刻七律一首。⑩地藏殿和圆通殿。分别位于舍利塔之东西。地藏殿东有宝座,为乾隆休息之处。(11)安乐堂。在山门左前方,为和尚退休养老之所,故又称安乐殿。(12)塔院。在寺前平地上,分上下两处。共有金、元、明、清各代和尚塔 72 座,可谓集各时代塔之大观了。据说它是北京地区最大的塔林,对研究历代和尚塔形制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13)龙潭。位于寺后集云峰下,距寺约 1 千米许。沿路有观音洞、歇心亭、姚少师静室、海蟾石、龙

王庙等景点。龙潭,方广丈余,上有泉水,盘旋而下,通过有 12 块大青石雕成的一条青龙之口注入池中,现已干涸。池畔还有一堵红色矮墙和一座方亭。亭前墙上刻有乾隆书写的《岫云寺即事之二》的诗文。

潭柘十景 潭柘寺在人们漫长岁月的进香和观光活动中,被归纳概括为十景:九龙戏珠、雄峰捧日、飞泉夜雨、千峰拱翠、平原红叶、锦屏雪浪、层峦架月、御亭流杯、殿阁楠薰、万壑堆云。这十景随着古刹的重修和开放, 又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植物景观 潭柘寺有四大植物景观:其一是柘树。柘树又名黄桑或奴柘,为亚热带小乔木。果实似桑椹,圆而可食,茎皮为造纸原料,木汁可作染料,全身均可入药。因寺庙几经沧桑,几百棵柘树仅剩寺门外一株。近几年由人工培植了十多棵小柘树。亚热带乔木能在温带生存,本身就是一桩奇事,构成北京地区一种珍奇的景观。其二,古银杏树。毗卢阁前有两株高大的银杏树,东边一棵称帝王树,胸径 4 米,高 40 米,植于辽代,树龄虽有千

年,但仍枝繁叶茂。西边一株称配王树,枝干丛生,至今也有 600 年历史。

其三,两株七叶树。位于斋堂院,胸径各有 1 米多。七叶树又名婆罗树,随佛教发展传入我国。2 株均植于明代,迄今有 600 年历史。其四,黄金镶碧玉竹林。其竹子由下至上,每隔一节都有一道黄色或绿色的垂直线条,犹如镶嵌上的碧色玉石。其中绿杆黄线条者称“碧玉镶金”;黄干绿线条者称“金镶玉”,亦称“金丝挂绿”。

寺庙评价 潭柘寺历有“先有潭柘,后有北京”之谚,以建寺年代之早、之古为北京现存寺庙之冠。潭柘寺的建筑规模,基本上保留了清康熙年间扩建后的原状,有的建筑还保留了金元风格。它的整体布局,依山势各组殿堂成阶梯状逐级上升,高低错落,气势雄伟壮观。潭柘寺的文物在北京具重要地位,如富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大雄宝殿脊端上的巨形琉璃鸱吻和金链;奇特罕见的“碧玉镶金”竹景;集各时代和尚塔之大观的塔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