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陵墓建筑群——明十三陵和神路

位置与交通 位于昌平县北部。西、北、东三面环山,北倚天寿山,南有虎山、龙山拱扼。距德胜门 45 千米。由前门、北京站、东大桥、动物园发

车的游 1 路至游 5 路均直达。或从德胜门乘 345 路公共汽车至昌平,再转乘

314 路汽车至十三陵。

历史沿革 明十三陵是明代十三个皇帝陵寝的总称。它从永乐七年

(1409 年)明成祖朱棣营建长陵起,至清顺治元年(1644 年)修建思陵,埋葬明末皇帝思宗朱由检止,历时 235 年。1961 年被国务院宣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 座帝陵见下页表。

陵寝形胜 明十三陵背依天寿山,前临沙河支流,东、西、北三面群山耸立,重峦叠嶂,南面虎山、龙山相持而立,形成一块“抱山环水、聚气藏风”的风水宝地。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诗云:“群山自南来,势若蛟龙翔;东趾据卢龙,西脊驰太行;后尻坐黄花,前面临神京;中有万年宅, 名曰康家庄;可容百万人,豁然开明堂。”陵区总面积 40 平方千米。周围筑

有 40 千米陵墙,墙高 2.5 米,宽 1.5 米。四面设大小宫门两座和关口 10 座,

各处均设置敌楼,派重兵把守。陵区有南北 7 千米长的神路,构成通往十三陵的总中轴线。明代开始实行嫔妃陪葬制度,因而陵区内还有明初三帝埋葬嫔妃的“东井”、“西井”。同时在德胜口和西山口之间,还例外地埋葬了几个权势显赫的万妃、郑妃、李妃,俗称“娘娘墓”。总之,整个陵寝,松柏茂密,幽雅静穆,布局严整,形胜壮观。以“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数量最多”的陵墓群名列“世界之最”。

陵名 名字 年号 庙号 世系 在 位 年统 治终 年附葬皇后

代(公元) 年数 (岁)

长陵

永乐

成祖

太祖四子

1403

~ 22

65

徐氏

1424

献陵

高炽

洪熙

仁宗

成祖长子

1425

1

48

张氏

景陵

瞻基

宣德

宣宗

仁宗长子

1426

~ 10

38

孙氏

1435

裕陵

祁镇

正 统

英宗

宣宗长子

1436

~ 22

38

钱氏、周氏

天顺

1449

1457

1464

茂陵

见深

成化

宪宗

英宗长子

1465

~ 23

41

纪氏、王氏、

1487

邵氏

泰陵

■樘

弘治

孝宗

宪宗三子

1488

~ 18

36

张氏

1505

康陵

厚照

正德

武宗

孝宗长子

1506

~ 16

31

夏氏

1521

永陵

厚■

嘉靖

世宗

宪宗孙

1522

~ 45

60

杜氏、陈氏、

1566

方氏

昭陵

载■

隆庆

穆宗

世宗三子

1567

~ 6

36

李氏、陈氏、

1572

李氏

定陵

翊钧

万历

神宗

穆宗三子

1573

~ 48

58

孝端王氏、孝

1620

靖王氏

庆陵

常洛

泰昌

光宗

神宗长子

1620

29 天

39

郭氏、王氏、

刘氏

德陵

由校

天启

熹宗

光宗长子

1621

~ 7

23

张氏

1627

思陵

由检

崇祯

思宗

光宗五子

1628

~ 17

35

周氏、妃田氏

1644

陵寝规制 明十三陵各陵建筑布局大同小异,如每陵前都立有石碑,陵寝都筑陵垣。中轴线上依次为无字碑、金水桥、陵门、祾恩门、祾恩殿(享殿)、棂星门、石五供、明楼、宝城。中填黄土,上呈宝顶,下为帝后寝宫。每陵各有监(管陵太监用房)、园(种植瓜果,以供祭祀)、卫(卫护陵园) 等。所以十三陵共有十三监、十三园、八卫。

神路 神路从石牌坊开始,依次出现下马碑、大红门、大碑楼、石像生、棂星门、五孔和七孔两座石桥。总长 7.3 千米。石牌坊名曰“圣德牌坊”,

建于嘉靖十九年(1540 年),它仿木构形制,构架为 5 间 6 柱 11 楼,通阔

28.86 米,高 11.88 米,各部位结构匀称协调,六座夹柱石上,四面雕着 8 对狮子滚绣球,另有 16 条龙姿态各异,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此牌坊是明清以来石坊建筑中的精品,也是我国现存石牌坊中最大的一座。大宫门系十三陵的总门户,坐北朝南,单檐庑殿顶,全部为砖石结构,红壁黄瓦,下辟 3 个券门,门前左右矗立着明代的“下马碑”。大碑楼在进入大宫门不远处,

重楼歇山顶,平面正方形,台基边宽 23.1 米,楼高 25.14 米,四面各辟券门。

楼内正中立有“长陵神功圣德碑”。碑为白石雕成,通高 7.91 米。下为龟趺座,额为双龙戏珠。四面刻有御制碑文。华表有四座,分别立于碑楼四隅, 由汉白玉雕成,上面刻有传说中的神兽“望天瞭”,两个向北,两个向南。名字分别称“望君出”、“望君归”。石像生在碑楼之北两侧,由南向北依次为雄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前坐后立,再后是武臣、文臣、勋臣各 4 尊,共计 18 对。在 800 米距离内,其雕像数目之多,形态之大,雕技之高,在我国帝陵中堪称首屈一指。碑楼和石像生均建于宣德十年(1435 年),至今已有 550 余年。棂星门在石像生的尽头,形制为 3 门 6 柱。3 门之间有短垣衔接。6 根石柱形似华表,顶端为龙形异兽。额枋中间有石雕火珠,故又称“火焰牌坊”。棂星门象征着天门,进入此门就算上天了。穿过棂星门,再向北越过五孔和七孔桥,就可到达神路的尽头——长陵了。

十三陵古树群 十三陵绿树葱茏,松柏参天,三五百年古树到处可见。据调查,它有古树名木一级 1236 株、二级 3228 株,共 4464 株,其中侧柏

3811 株、油松 599 株、白皮松 23 株、国槐 24 株、银杏 7 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