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池遗址

“城”,在历史上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指都邑四周用作军事防御的城垣。这种城防建筑多用内外两重城垣组成,在古时把内城称“城”,外城称“郭”,故又被称为“城郭”。许多古代城防建筑,不仅有两重城垣,而且还有护城壕沟,围于城垣之外。这种护城河在过去又称“池”,里面的城称“垣”,二者联合称作“城地”。古代之城是拥有一套完整建筑体系的,如城垣部分,一般有 2~4 座城门洞(大城垣还有更多的城门,如明清北京内城就有九座城门),城门洞上有巍峨的城楼,一般有几座城门洞就有几座城楼。在城垣顶上两边还设有城垛(或城堞)、箭孔;在四角多设角楼。为加固城垣,在外墙相隔一定距离处就有一段墙体突出在外,这就是“马面”。在城垣内侧,还有步马兵登上城垣顶上的马道。城外护城壕沟上,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吊桥或石桥,一般多对准城门洞,作为城内的市民或驻守的军队出入的必经之道。总之,上述建筑都是一座都邑城防体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古代只具有近距离攻击的刀枪、火炮的条件下,这种城池建筑对防御敌人进攻,坚守阵地不失,确实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许多城池在敌强我弱情况下,采取紧闭城门、坚守不出的战术,可以防守数月或数年不被敌人攻克。

然而,现在仍保持这些城池就没有什么军防意义了。特别是近代,某些城池对现代交通反而有阻碍作用,因此不少著名城池在没有充分论证之下一古脑儿都被人们拆除了,如北京的明清城垣和城楼,就在 50 年代被拆毁了,今天人们回忆起来都无不感到有点可惜!为什么?原因就是这些城池是特定历史的遗存和遗物。它不仅具有历史文物价值,而且有着重要的旅游观赏价值。古代城池以其苍桑古朴的形貌,构成一种今日人们难以见到的文化景观。游人通过观览这些保存完好、巍峨雄浑的城垣、城门、城楼,可以从中体验古代军防、城防建筑的造型结构,认识古代城防建筑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从而激发人们怀古思幽的情态。所以这种城池及其遗址是有巨大吸引力的, 是我国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和项目。

北京地区是我国中原文化与北部草原游牧文化的连接地带,特别是宋代以后,由于辽、金、元、明、清等朝代在这里立都,北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成为全国注目的中心。不同民族和社会势力都想把北京地区作为自己的发展基地。占领者要巩固和坚守自己的地盘,外来势力则想以军事武力吃掉北京这块“肥肉”。因此在这里除了兴建过唐幽州城、辽南京城、金中都城、元大都城和明清北京城外,在近郊还建筑过不少不同时代的城池。这些城池大量的都变成了历史遗址,或剩下部分城垣,或只有残址余丘、颓墙破砖,有的城池已无任何遗物,成为名存实亡的历史记录代号。尽管如此, 据调查,北京郊区遗存的各代古城在平原上约有 30 多座,如商周、春秋战国时代古城琉璃河遗址、昌平军都故城遗址、房山窦店土城;汉代的海淀区清河古城遗址、延庆夷舆县汉城遗址、怀柔古渔阳遗址、顺义狐奴县遗址;隋唐时期的密云燕落古城址、顺义县城垣遗址、大兴县回城遗址;明代的宛平城、斋堂城、广阳城、巩华城、昌平城、永宁城、怀柔城、密云城、张家湾城等。此外还有明长城沿线专门为驻军而建的几十座营城,如门头沟区沿河城,昌平的长峪城、白羊城,怀柔的遥子峪堡、撞道口城、西水峪城、二道关城、辛营城、渤海所城、驼岭关城、磨石口城、长园堡,密云的石塘路营城、曹家路营城、遥桥峪堡,平谷县的峨眉山营城等,见表 29。

从表 29 所列 35 座重要古城遗址可以看到:北京郊区古城最早兴建于商

周、战国时代,距今有 3000 多年。其中琉璃河商周古城最为古老,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次是昌平军都故城及房山区窦店土城,后者因保存完好,遗迹较多,而被列为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