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33 北京郊区小型古园林

名称

位置

创建人

年代

园林布局和特点

贝家花园

水塔园遗址

乐家花园

(礼王园)

海淀区北安河村西阳台山东麓

海淀区城子山南麓山谷中

海淀镇西南隅

法国贝大夫

清 载治·傅侗

清礼王私邸后转卖给同仁堂乐敬宇

民国

元、明、清

崇德元年(163

6)

有正门(城堡式方形楼)、楼阁、水池、平桥、藤架、喷泉、别墅等。园内林木苍翠,奇石林立,环境幽雅。

具有水景山庄独特风格。奇峰耸翠, 自然山态与人工叠石浑然一体。建筑有月门、养春堂、樾室、北厅、后堂、揽翠亭、琴台、延清堂、日月池、曲廊、小方壶等。园内林木茂密,遍植海棠。两株玉兰传为元代所植,为京西玉兰树之最。

对称布局,和谐严谨,以人工叠石将景区自然分割,形成园中之园,充分借鉴了南方造园的特点。园内建筑有戏台、茅亭、曲桥、敞轩、旱榭、殿堂、蓬池、石洞等。东部为假山区。园内叠石成山,小巧玲珑,遍植松柏、玉兰,为京西名园。现被列为北京市

文物保护单位。

程家花园(原德国花园、靳家花园)

达园(王怀庆花园)

海淀区四季青乡金山脚下董四墓村

海淀区圆明园西南角

程砚秋

王怀庆

30

年代

民国

8 ~

11

花园平面呈刀把形,东西窄,南北宽, 占地 18.5 万平方米。

花园分南北两部分:南区为湖,北区为建筑群体。湖北岸有昆仑碑、游廊。东有船坞,南有湖心亭;北区建筑为中西结合式,主要有桥、寝居、迎客厅等。为京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园林

小品。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吴家花园

海淀镇北挂甲屯村

原为果亲王允礼赐园后转为吴鼎昌

清~ 民国

布局采取传统对称形式,分前后两组建筑:前有前厅、正厅、游廊、水池, 后部有花厅、正房、东西配房、抄平廊等。池周有方亭、石屏风、爬山廊等。为京西现存较有独特风格的庭院

建筑。

何魁山庄

杨家花园

海淀区温泉乡白家疃村南

海淀区北安河西阳台山东麓象鼻子

山下

霍太监

杨玉德

清末

1924

庄宅为多进式四合院,有门楼、炮楼、正厅、后罩房、泉池等,仅为遗址。

有清水脊门楼、厅堂、后罩房、方亭等,紫丁香著名,保存完整。

从表 33 可以看出,北京郊区园林有三个特点:第一,着重表现自然、接近自然,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如贝家花园、水塔园、樱桃沟花园、南官园等,都是以自然和活泼的配置形式作为建园构图的基础,而不是拘泥于风景的布置,也不侧重于修建楼阁亭榭,使园景和建筑完全与自然相适应。第二, 北京郊区园林,除圆明园、颐和园、静明园、静宜园等皇家园林外,相当部分都属于私人宅园。这部分园林都在刻意采用和借鉴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 大量使用游廊、水廊、爬山廊、拱桥、平桥、亭桥、榭、舫、叠石粉墙、漏窗等江南常见的园林建筑形式。如乐家花园、达园、吴家花园、萨利宅园等。第三,京郊私家园林一般规模都比较小,面积只有几亩或几十亩。造园主人为使自己的园林在有限面积中造出无限空间,而多采用“掩”、“屏”、“隔”、“分”等手法,将大园分割成小园或园中之园。

北京不仅有以“雄”取胜的皇家园林和以“秀”取胜的私人宅邸,而且还有众多的行宫遗址。所谓行宫乃指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古代帝王为了前往离宫游乐或祖坟谒陵,必然在路途上修建供其居住的宫室。这些行宫由于时间久远,经风雨及战争等破坏,大多已变为废墟或残址。但是它如同古园林、寺庙一样是一种具有文物价值的文化景观。北京是一座五朝古都,明、清两代,都在京郊兴建了不少行宫。按其出行方向,大概可分为四条行宫分布路线:第一是明代皇帝到十三陵路途上的行宫和赴汤泉进浴行宫。由于明陵路途较近,中间行宫只有沙河“巩华城”一处;第二是清代皇帝去承德离宫路途上的行宫,数量约有几十个,这些行宫目前基本上都已变为废墟。第三是清代皇帝去西陵路途上的行宫,目前在京境尚有几座还保持着遗物或遗迹。第四是去大兴县三海子打猎的行宫,据书籍记载也有四座,其中以团河行宫为最著名。现将少数有遗迹的行宫列于表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