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泉

  1. 泉的成因及类型

泉是地下水的露头。当潜水面被地面切断时,地下水即可溢出地表。这种渗出的水如果沿着固定的出口,源源不绝地流出,就被人们称为“泉”。可见,泉与蓄水层的岩性和地貌部位是密切相关的。在自然界中,形成泉的条件多种多样,因此泉的种类和应用价值也非常多。它决定于许多外界因子, 其中最重要的是地质构造、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等。水文地质学家根据其形成原因和条件,一般将泉水分成侵蚀泉、堤泉、溢出泉、接触泉、断层泉、岩溶泉 6 大类。

所谓侵蚀泉,指河流不断向下冲刷、侵蚀、切割达到含水层时,地下水 溢出地表形成的泉;堤泉指隔水层局部突起,使地下水向前流动受到阻挡而 溢出地表形成的泉;溢出泉指山前平原地区,由于地层岩性发生变化使地下

水不能向前流动而溢出地表形成的泉;接触泉指含水层与隔水层层面接触处,由于地下水沿着岩层层面流动,在有出口的地方,使地下水出露而形成的泉;断层泉指含水层被错动的断层破碎带切割露出地表,使地下水流出而 形成的泉;岩溶泉指在岩溶地区,由于可溶性盐岩类被溶蚀形成了洞穴,地 表水渗入洞穴后,常常迅速地以泉的形式出露于地表形成的泉。

上述各类泉,流出地表均有大有小。这主要是因为含水层的面积和厚度大小不同,因此它的补给水量就有大有小,而这便直接影响了泉水流量的大小。在含水层分布面积广、厚度大、降水多的地区,出露的泉水就多,不仅流量大而且较稳定。相反,泉水流量小,甚至有时会干涸。

此外,还可以水的补给来源、含水层性质、出露形态把泉水分为下降泉和上升泉两大类。

下降泉是以潜水含水层为补给来源。这种地下水一般埋藏比较浅,上部没有隔水层,降雨后水很快就补给地下水,正像唐诗中云:“山中一夜雨, 树梢百重泉”。雨多泉大,干旱泉涸,是这类泉的最大特点。人们所以叫它下降泉,就是因为这种地下水从泉口自由流出或慢慢地流出地表,没有压力, 水在泉池里很平静,不出现冒水泡和气泡现象。如溢出泉、侵蚀泉、接触泉、堤泉均属这种泉类。

上升泉与下降泉不同,它是一种有水头压力的地下水补给的泉,其上部 和下部均有隔水层(即不透水层)。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为承压含水层。由于地下水受到自身和地层的压力较大,所以地下水一旦遇到空隙、裂隙等通道就会涌出地表,故名上升泉。喷泉即上升泉,这种泉的最大特点是泉水从地下向上涌冒,翻水花,冒气泡。地下水受到的压力越大,向上涌出的水量也越多,水头也越高。上升泉的流量、水温、水质都比下降泉稳定,一般受季节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小。

了解泉水形成的原因、类型,对泉水在观赏和康体疗养方面的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泉水与其他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不同,它不仅有造景、育景的独特功能,而且有康体养生的医疗价值,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观赏和休疗的主要注目对象。直至今日,地面上只要哪里有清泉涌出,哪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就是一处潜在的风景胜地。哪里有矿泉、温泉,哪里就充满着进浴康体的人群,就是一处优美的疗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