姹紫嫣红,锦簇攒天——百花山自然保护区

位置与交通 百花山位于门头沟区黄塔乡黄安坨村南、房山区史家营乡西北。距市区约 120 千米。游者可在门头沟河滩站乘长途汽车至黄塔,再步行登山。也可由房山区史家营乡登山。

历史沿革 百花山是北京一座历史名山。明代时称百花院,春夏季节朝山者颇多。明僧法止《游百花山》诗云:“野香纷树出,林气乱花铺。突石将云杪,岑峰且日哺”。山巅巨石镌有“锦簇攒天”四个大字,为“民国甲戍年仲夏陈兴亚题”。山上原有寺庙 6 处,近代因战乱及失修均已塌毁。其中被称为“小西天”的瑞云寺,据碑文记载始建于汉代,唐时为李克用、李存勖建亭百花山之所。后经辽、金、元至明,前后共修建 38 次。明嘉靖三十八年曾修葺一新。清雍正、乾隆重修称广恩寺,清末称护国显光禅寺。寺庙有 4 层殿宇:天王殿、药师殿、菩萨殿、千佛阁。加两厢配殿达 16 间。千佛

阁为硬山重檐楼阁式建筑,高达 15 米,以黄琉璃覆顶,极为壮观。阁内旧奉

高达 10 余米的铜铸千手千眼佛立像,工艺十分高超。此外山中还有娘娘庙、菩萨庵、关帝庙等。据碑载:娘娘庙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 年)和乾隆三十六年(1771 年)都进行过修缮。这些片断碑记,反映了百花山的古老朝山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百花山建有林场。1985 年 4 月,经市政府批准,百花山为天然动植物种和生态环境资源自然保护区。1986 年市政府正式批准,百花山为市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 1700 公顷,其中森林面积 1165 公顷。森林

覆盖率 90%。

地理背景 百花山地处太行山北端小五台支脉。百花山主峰海拔 1991

米,另一高峰白草畔 2035 米,是北京市第三峰。地形呈箱状,核部向东北方延伸,发育有一系列挤压断裂带。向斜核部由中上侏罗纪火山岩组成,东坡有砂页岩,易被侵蚀,地形复杂。由于切割较深,坡度很陡,相对高度大, 形成阶梯状的多级地貌。自下而上分四个平面:①中山以下宽谷面,基本沿河谷分布,海拔 1000~1100 米。其中以西北坡的黄安坨规模最大,地势平坦, 形态完整,上覆有几十米厚的黄土;②海拔 1200 米的中山山顶和百花山、白草畔两侧陡坡下的平台;③百花山脊两侧海拔 400~1600 米的坡折平台,宽约数百米,上覆黄土,并有突起的残丘。如北坡的中嘴、大木场、马鞍子铺等平台;百花山顶、白草畔顶夷平面,海拔 1800~2035 米,宽阔平坦,上面保存有晚更新世和④全新世早期寒冻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古石海”、“冰缘城堡”、“冰劈岩柱”。北京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百花山由于山地海拔高度差异大,呈现出山地独特的小气候特征。主要表现在垂直变化大,阴阳坡对比强烈,冬季寒冷期长,夏季多雨凉爽,春季多风干燥,秋季气温低而多雾。昼夜温差明显,多年降水量在 720 毫米以上,平均气温 6~7℃,一月均温-18℃,绝对最低温-24.5℃;七月均温 22℃,绝对最高温 33℃。降水集中 7~8 月。全年热量资源丰富,年日照 3092 小时,年≥10℃积温 2755.6

℃。无霜期随海拔而异,主峰 90 天,海拔 1700 米的林场场部 175 天。山顶

和山麓相差 2 个月。山顶每年 10 月中开始积雪,翌年 5 月中旬消雪。年均风

速 28 米/秒。百花山的土壤主要发育于中性火山物质组成的安山岩和玄武岩成土母质上,主要类型有高山草甸土、森林棕壤和山地褐土。高山草甸土分布于 1800~1900 米的山顶平缓处,土层厚 80 厘米以上,pH 值 6.9~7。森林棕壤分布于 1200~1750 米的灌丛和次生林下,pH 值 6.8~7,含氮量高,土壤肥力适于针阔叶树种生长。山地褐土分布于海拔 900~1200 米的低山和山麓阶地上,pH 值 7~7.2,土壤肥力适于山杏、果树生长。

丰富的植物资源 百花山已知有蕨类植物 15 科 59 种,苔藓植物 24 科

73 种,种子植物 90 科 710 种及一个新变种,其数量和规模在北京首屈一指, 科、属、种分别占北京地区总数的 65%、51%、50%。百花山植物具有典型的北温带性质。此外还有百花山葡萄新种,百花山瓦韦新变种等特有种。阔叶树种以杨、桦、栎、榆、椴、柳等占优势;天然华北落叶松、人工落叶松、人工油松林生长也很好。有 600 多种可利用的植物,其中仅药用植物有 300 种,著名的如拳参、刺五加、柴胡、金莲花、蛇床等。花卉、鞣料、油料、纤维、淀粉植物也很多。百花山全区共有 4 个植被类型、15 个群系、21 个群丛组和 14 个群丛。其中 4 种植被类型是:海拔 800~1100 米的阴坡和 1250 米的阳坡中下部为落叶阔叶群丛带;海拔 1100~1500 米的阴坡和 1250 米到1800 米的阳坡为中山中部杨、桦、栎林带,主要乔木有山杨和桦树;1500~

1950 米的阴坡和 1650~1800 米的半阴坡为中山上部湿生红桦林亚带,乔木以阔叶红桦树为主;1800~1950 米为亚高山灌丛和五花草甸亚带,植物以黄花柳灌丛和苔草为主。15 个植物群系有胡枝子、绣线菊、山杏、核桃楸、辽东栎、白桦、黑桦、硕桦、蒙古栎、山杨、草甸、天然华北落叶松、人工油松、人工落叶松、人工华山松林等。

特种植物 百花山有不少特种植物,是旅游者开展生态旅游的重点考察

与观赏目标。这些特种植物包括华北特有种雾灵山乌头、独根草、北京锦鸡儿等;北京地区特有种百花山葡萄、槭叶铁线莲、北京蛇床、北京前胡、百花山蛙韦等。其他珍贵植物还有百花山花楸、东陵八仙花、金露梅等。对于这些特有植物和珍贵植物如能适当集中展示,使游人能够看到,并能认识它们的生物学特征,则可谓锦上添花。

野生花卉 百花山以花艳丽、丰富出名。特别是山顶百花草甸,在保护的前提下,给游人展示在一定部位加以观赏。据调查,百花山的主要花卉有: 太平花、八仙花、绣线菊、映山红、柳兰、杓兰、胭脂花等。

古树古木 百花山在海拔 1600~2000 米的阴坡,残存有天然华北落叶松古树群落。粗者胸径 1 米,细者 30 余厘米,树龄 100 年以上,是北京地区最大的天然落叶松群落,现已挂牌二级古树 91 株。50~60 年代,百花山又营造了大面积人工落叶松林 2500 余亩,可让游人认识古今落叶松的生物学特性。

珍禽异兽 百花山已知动物有 159 种,其中哺乳动物有 25 种,如豹、

斑羚、狍子、狍子、狼、狗獾、野兔等;鸟类有 126 种,如褐马鸡、环颈雉、黑鹳、金雕、勺鸡、山斑鸠、杜鹃、岩鸽、红隼、戴胜、伯劳、夜鹰、啄木鸟、百灵、黄鹏、石鸡等;爬行动物 7 种,如蝮蛇、麻蜥等。此外还有龟类、

两栖类各两种。上述动物属于 1 级保护动物的有豹、褐马鸡、黑鹳等;属 2 级保护动物的有斑羚、勺鸡、环颈雉等。

主要风景区和接待设施 有四个主景区和 35 个景点。四大景区是:百花山主峰景区、百花草甸景区、望海楼景区、白草畔景区。主要景点有百花山瀑布、古树擎天、古石海、冰缘城堡、冰劈岩柱、金蟾望月、蚂蚁山等。百花山的蚂蚁山勘称一绝,沿旅游步道上行,在落叶松林中,有一堆堆半米多高的红色“土丘”,那就是蚂蚁的城堡。蚂蚁是森林的卫士,专爱捕食害虫的幼虫,凡有蚁巢的地区,林木生长都十分旺盛。因此,蚂蚁山也是受保护的对象,游人不得肆意破坏。百花山瀑布落差 150 米,宽 15 米,大有飞流

直下、震威林间之势。现有接待床位 200 多张,其中有 24 间小木屋。其他设施还有露天舞场、多功能厅、游艺室、中高档会议室、商店、餐厅、停车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