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恩来文韬武略精明过人”

1937 年 9 月下旬,傅作义第一次在山西太和岭口阎锡山的司令部里见到了来访的周恩来,在和周恩来的晤谈中深受教益。傅作义回到部队,在召集军官布置作战任务的同时,向他们传达了周恩来讲话的要点:

“这次去和阎长官商讨作战事宜,我还见到了中共要人周恩来先生,你们各位都是听说过他的。他就今后的抗战,向我讲了三点,使我颇受启发。第一,现在的抗战,不仅是政府与政府打,也不仅是军队与军队打。我们是全民抗战,男女老少、工、农、兵、学、商都要抗日,这就要充分动员民众, 军民紧密合作,一齐打日本。第二,要建立部队的政治工作,加强部队的纪律教育,鼓舞战斗意志,坚定抗日信心,提高部队素质。第三,抗战是长期的,不在一时一地的得失,敌人尽管武器装备比我们好,但时间一长,就会消耗光的。并且敌人是侵略者,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最后必然失败无疑。”

傅部军官们认真地听着,不时有人发出啧啧地赞叹,有人连声说: “有道理,有道理,照这样的打法,抗日不愁不胜。”

周恩来的这次谈话,对傅作义影响很大,后来他曾邀请共产党人到他的部队帮助建立政治工作,并在团以上单位设立了政治机关,在营、连两级设了政治指导员和助理员。

忻口会战后,日军向太原进攻,国民党军队逐步南撤。11 月 2 日阎锡山召开太原防守会议,决定傅作义守太原,老奸巨猾的阎锡山激傅作义道:

“宜生当年在天镇、涿州给咱争了面子,守太原不会给咱丢人。” 傅作义慷慨陈词,决心与太原共存亡。

参加会议的周恩来一下就看穿了阎锡山让傅死守以削弱傅部的意图(因傅部不是阎锡山嫡系),暗暗为傅作义担心。

会议结束时,为人仗义的卫立煌副司令长官给了傅作义一纸“相机撤退”的手令,并说:“你现在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不过我看太原是无法固守下去的,必要时,需要撤就撤,撤出太原的责任由我来负。”

傅作义送走了卫立煌,回到指挥部后,即给周恩来打电话,告以城内所存剩余军用物资可速派人运出,补给八路军。

卫立煌的直言相劝并未能使博作义改变自己以死守城,与日寇决一死战的决心。他在临战前写的遗书式的家信中说:

我奉命在平绥线担任前敌指挥,虽经国军浴血奋战, 仍未能阻止日寇的疯狂进攻。目前战火已烧到太原附近,我已奉命担任太原城防司令,肩负保卫太原之责。⋯⋯作义自幼从军,戎马半生,只知为国为民,早置生死于度外,只要一息尚存,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为国捐驱,义无反顾⋯⋯“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耿耿此心,有如日月,可以告慰国人和家人矣!

对傅作义坚决抗战的决心,周恩来表示钦佩,但对他这种死打硬拼的做

法并不赞成。周恩来在临出太原与傅话别时,再次向他阐明自己的观点。他首先向傅作义分析了此时的时局,以及太原周围敌我双方的态势,接着指出:

“你是守城名将,勇敢善战,是可以信赖的。但现在的形势是敌强我弱, 这就决定了抗战的持久性、复杂性。焦土抗战的主张是错误的;只顾一城一地之得失,也是不足为训的。要从最后看胜利问题。能够争取时间就是胜利, 能够保存有生力量就是胜利。务请深思熟虑。”

周恩来的一席话,有理有据,处处从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出发,使傅作义改变了誓死守城的想法,后来在太原城确实不守的情况下,相机撤出太原,保存了有生力量。

这段与周恩来的接触,给傅作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给部下谈起周恩来时,曾十分赞佩地说:

“周恩来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才,文韬武略精明过人,全身都是心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