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把周总理三个字改成‘濂溪先生’ 四个字就行了”

事后,屈武决定写封信,把这件事辗转告诉于右任,让他分享其快乐, 同时使他知道周恩来代表政府对他和他留在大陆的家属的亲切关怀。但这就必须在信里写上周恩来的名字。那么这封信到台湾,如果被无孔不入的特务们发现,对于先生将产生什么后果呢?屈武反复思考,无以为计,于是就到邵力子先生家里向邵老请教。邵先生和于先生有几十年的深厚友情,这是许多人所知道的。

等屈武说明来意,邵力子略一沉吟,高兴地说道: “有了,你在给于先生的信里,把周总理三个字改成‘濂溪先生’四个

字就行了。”

看屈武有些不解,他接着说: “抗战时期在重庆的时候,我和于先生住在一起,我们经常谈论历史名

人,特别是多少次谈到北宋名儒、理学的奠基人周敦颐,周的别号本来叫茂叔,他在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上,筑室讲学,人称濂溪先生。当年我同于先生谈到周恩来的时候,总是称他为周先生,你在信里写濂溪先生,于先生一看就晓得指的是周总理,而别人看到是不会联系到周总理身上的。”

屈武按照邵力子所教的方法把信写好,连同祝寿时的照片等物请吴季玉转交于先生。后来吴先生给屈武来信说,于先生收到屈武的信和照片等,真是高兴到了极点,大有喜出望外之感,不禁热泪横流。特别是周恩来对他的关怀,更使他非常的感动。他 要吴先生告诉屈武向周恩来表达他诚挚的谢忱。他在给吴季玉的信中,对周恩来的称呼也用“濂溪先生”,可见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足见邵力子先生的设计和判断是很高明的。

就在屈武接到这封信第二天的一次晚会上,屈武见到了周总理,并把吴先生来信的内容报告了他,周总理听了很高兴,说:

“只要于先生高兴,我们也就心安了。”

使于先生的心情舒畅,这是党的一项统一战线工作,屈武很了解这不仅仅是对于先生个人的问题,而是体现了党对所有像于先生那样热爱祖国的人们的态度。

于右任先生晚年写了不少怀念家乡和大陆的诗,透露出他对统一祖国的渴望。就在临逝世前,他还发出了凄楚动人的怀念大陆的哀音:

葬我于高山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见兮, 只有痛苦!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游子怀念故土、盼望祖国统一而又难以看到的痛苦心情和高尚情怀,这固然与于先生一贯的为人和思想有关,也是周恩来长期做其工作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