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深夜,周恩来密授“四可”原则

程思远牢记周恩来交给的历史使命,经过与李宗仁在通信中反复商量, 李宗仁同意在 1963 年冬去瑞士同程思远会晤。程思远得此确讯,即于 11 月到北京向周恩来请示。

到京的次日,周恩来即约程思远到紫光阁吃晚饭,在座的仅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和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副主任罗青长。饭后,周恩来委托陈毅陪程在国务院礼堂看电影。到时,陈毅夫人张茜已在座。当晚看的是两部纪录片,一部是反映当时华北大雨成灾军民奋力救灾的情况;一部是黄山风景介绍。陈毅为人风趣,又十分健谈。他对黄山奇峰异松解说得非常细致,谈得头头是道,使人听起来津津有味。

程思远这次到北京,已不像上次那样住北京饭店,而是住在东总布胡同临时设置的一个招待所里,这表明周恩来要求此行必须十分保密。11 月 15

日深夜,程正在酣睡中,被一阵敲门声惊醒,看手表正指着凌晨 3 时 20 分。打开房门一看,原来是罗青长副主任,他说:“很抱歉这个时候打扰您,请快穿衣服,总理在中南海等你。”

其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四次会议在北京开会,周恩来日理万机,宵旰焦劳,只有在深夜才能抽出时间来接见程思远,这充分显示出他的政治生活紧张忙碌。郭德洁后来誉他为“铁人总理”,当是十分中肯的赞誉。

到了中南海总理办公室,周恩来首先抱歉地说: “只是此时有空,把你深夜叫起,当然也是为了保密。请你先谈谈李宗

仁先生的近况。”

程思远谈完之后,概括地说: “德邻公的想法就是两句话:怀念祖国,不愿老死异域;叶落归根,向

历史作最后交待。”

周恩来要程思远带“四可”、“四不要”的原则及过好“五

关”的要求去欧洲同李宗仁商量。由于不便笔记,程思远虽然年大记忆力差,但还是坚持口诵多次,将其原原本本地背下来。这“四可”原则是:

一、李德邻可以回国看看,以后仍回到美国。

二、李先生返美以后,仍可以随时回来,祖国永远向他开着大门。

三、李先生可以离美住欧洲一个时期,以后再回来看看。四、李先生可以回国定居。

“四不要”是:

一、李先生不要介入中美关系。二、李先生不要介入美台关系。三、李先生不要介入国共关系。四、李先生不要介入第三势力。

“五关”为:政治关、思想关、社会关、家族关、亲友关。

这“四可”、“四不要”原则,表明了祖国对其游子的无比宽大和关怀。李宗仁于 1963 年 12 月 14 日从纽约飞抵瑞士苏黎世,住在一个旅馆里,

受到他的一位亲戚 K 先生的接待,程思远因为签证延误,迟一星期赶到,但此事歪打正着,却恰恰躲过了联邦调查局特务的发现和追踪。

原来李宗仁于 1963 年 4 月 14 日从住处来到新泽西州的纽华克移民局, 由该局副局长出来接待。李宗仁对他说:

“我想在年底前到欧洲去旅游一次。”

两周以后,该局便把签证手续办好,看来一切顺利。

郭德洁有一个侄女郭琼芳住在旧金山,她的一个邻居是联邦调查局特务。据他对郭琼芳说,李宗仁于 12 月中飞苏黎世时,联邦调查局曾派两个特务跟踪,当然没有恶意,只想知道他这一次赴欧有无进行什么政治活动。但这两个特务在 Savoy Hotel 住了

几天,见李宗仁只同 K 先生往来,此外没有任何接触。于是,两个特务便放下心来,到日内瓦去了。

程思远于 12 月 20 日到苏黎世晤李宗仁。久别重逢,俩人都

不禁热泪盈眶。谈起世界大势起了很大变化,俩人都不禁感慨万

千。李宗仁那时已经 73 岁,人逾古稀之年,久居异国,总有落叶归根之想。所以他对周恩来给予的“四可”原则,在十分激动的同时,还是看重回国定居。对于政治,他已经不很热衷了。但认为国家只要能保持长治久安, 就是很光明的。至于郭德洁是否会同他一起归来,他还不能肯定。

程思远劝解道: “两个人回来,比一个人回来对外观感好一些,否则夫妻在最后分道扬

镳,对外怎样解释呢?”

李宗仁点头称是,深以为然。

受到周恩来“四可”原则的鼓舞, 12 月 24 日,李宗仁满怀着兴奋和喜悦回到纽约,他对来到机场迎候的亲友说:

“好险,几乎赶不上回来过圣诞节。”

一次,李宗仁由张歆海陪同,去听英国作家菲利克斯·格林对西藏问题的报告。李因知格林经常去北京,会后特拉他入休息室一谈。李宗仁开门见山地说:

“格林先生,你不久将有北京之行,可否请你转告周总理、同意我早日返国定居?”

由此可知,李宗仁颇有迫不及待之感。

不久格林先生访华回到纽约,他对李宗仁说: “你的话我已经转达给周总理了。总理听时态度很严肃认真, 但一句

话也没说。”

李宗仁听后怅然若失,未置一词。其实,这正是周恩来的虑事周详之处, 若由一位英国作家传递欢迎李宗仁回去的信息,稍有泄密,将对李的安全构成危害。

后来,张歆海过港时对程思远再次提起李宗仁归国之事,说: “像李德邻这样的人,北京为什么不请他回去呢?” “时机还未成熟吧。”程思远只好猜测着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