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张 冲:为国家计,我可以跪下; 周恩来:这不是你我个人的问题,

是政治问题

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皖南事变”后,为了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皖南事变” 的严正立场,在国民党发布 1 月 17 日通令,取消新

四军后三天,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即发布命令,宣布重建新

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同天,又发表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言人对新华社记者的谈话》,提出中国共产党关于解决“皖南事变”的 12 条办法:

第一,悬崖勒马,停止挑衅;第二,取消 1 月 17 日的反动命令,并宣布自己是完全错了;第三,惩办“皖南事变”的祸首何应钦、顾祝同、上官云相三人;第四, 恢复叶挺自由,继续充当新四军军长;第五,交还皖南新四军全部人枪;第六,抚恤皖南新四军全部伤亡将士; 第七,撤退华中“剿共”军;第八,平毁西北的封锁线; 第九,释放全国一切被捕的爱国政治犯;第十,废止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第十一,实行三民主义、服从总理遗嘱;第十二,逮捕各亲日派首领,交付国法审判。

1 月 25 日,周恩来将这 12 条交给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转交蒋介石,并

且充分运用它作为打击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有力武器。这 12 条既义正词

严,又合情合理。中共中央军委发言人在谈话中并指出:“如能实行以上 12 条,则事态自然平复,我们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必不过为已甚。”这就大大将了蒋介石一军,使他在政治上更处于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既不能接受这12 条,又提不出足够的理由来拒绝这 12 条,从而在全国人民面前更加输了理。

就在这时,日军乘隙向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迫使蒋介石对内不能不采取和缓的步骤。国民党刚刚在 1 月 17 日把第二次反共高潮推到顶点,还没有来得及展开,便不能不悄悄收缩退却了。中国共产党敏锐地察觉到了时局发展中的这种变化。毛泽东在 2 月 7 日致电周恩来说:“依我观察,他们非求得个妥协办法不可。敌人攻得如此之急,‘一一七’命令如此丧失人心,他的计划全部破产,参政会又快要开了,非想个妥协办法更加于他不利。”

于是,斗争焦点便转到中国共产党人是不是出席第二届国民参政会这个问题上来。

第二届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名单在“皖南事变”发生前十来天(1940 年12 月 23 日)刚刚公布。中国共产党方面的参政员仍是毛泽东、董必武、邓

颖超等七人。这届参政会的第一次会议原定在 1941 年 3 月 1 日开幕。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纷纷表示:国民参政会开会,中共参政员的出席是必不可少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代表居里也留在重庆不走,据说是专等观光国民参政会开会。蒋介石为此异常焦的,他急于想把共产党人拉进国民参政会来, 以减轻国内外对他的非难,摆脱困境。

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随便地、无条件地出席这次国民参政会,但这样做、又必须力争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同情。2 月 10 日,周恩来同黄炎培、沈钧儒、邹韬奋、章伯钧、左舜生、张君励等民主人士会面, 向他们说明中国共产党拒绝参加这次国民参政会的原因。他们对此表示谅解。会面后,周恩来接受沈钧儒等的建议,又致电中共中央,主张以中共方面七参政员的名义将 12 条要求提交国民参政会讨论,并以接受 12 条作为出席参政会的条件。

这是十分高明的一着。它不仅极大地扩大了 12 条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的政治影响,又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力求恢复国共团结、坚持对敌抗战的立场,从而博得了国内外更多人的同情。14 日,中共中央复电同意周恩来的这个建议。

一场新的而又十分巧妙的斗争开始了。2 月 18 日,周恩来将七参政员致国民参政会的公函送交参政会秘书长王世杰,声明在中共所提 12 条善后办法未得裁夺以前,中共参政员碍难出席。同时将这封公函抄送各党派和有正义感的参政员二十余人。

这是一个爆炸性的消息。王世杰接到这封公函后十分紧张,猴急马跳, 立刻找张冲商谈,认为这是中共表示决裂,请与周恩来素有交情的张冲出面斡旋。

张冲虽然对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十分不满,但他不

能不为蒋介石说话,不能不为蒋介石办事。他接连找周恩来,要求将这封公函暂时收回两天,以便他从中奔走,请蒋介石约周谈话。

周恩来早就胸有成竹,当即严词拒绝,指出:

“10 天中,政治压迫之严重和接连不断,无理已极,实属忍无可忍。”

张冲劝道: “蒋是吃软不吃硬的,结果必致翻脸。” 周恩来爽快地回答:

“已半翻脸了。现在所能做的,不过是讨伐令,全国清党,逮 捕办事处人员,封闭《新华日报》等等,我们已经准备着了。至于见蒋,必不能得结果,仍是撤过黄河那一套。”

20 日,周恩来致电中共中央说:“我想,目前还不是谈判的好时机,见蒋毫无结果,而且击退顽方政治压迫,必须动员舆论和

中间力量,故将此事经过参政员来调解是必要的。”在国民党的严重政治压迫下,这样断然的处置可能带来什么后果,周恩来当然 都想到了。他处之坦然,向中共中央坚决表示:“我们一切都准备了,即他捕杀讨扣,毫无所惧。”

离国民参政会开会只有四天了,谈判仍处于僵持状态。国民

党方面越来越焦急,希望共产党能撤回七参政员公函,出席国民

参政会。2 月 25 日晨,张冲受蒋介石所派,又到周恩来那里去,谈了大约 3 个小时。周恩来斩钉截铁地告诉他:

“七参政员公函不能撤回。” 张冲苦苦哀求,甚至说:

“为了国家计,我跪下也可以。”

朋友说出这样的话来,周恩来内心不能没有一点触动,但为了党的利益、抗战的利益,为了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他很快镇静下来,坚决地说:

“这不是你我个人的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在新四军问题后, 政治压迫,军事进攻,我们确无让步可能。”

张冲又提出周恩来见蒋的问题。周恩来回答: “目前见蒋亦无意义,因不会得到任何结果的。” 张冲急忙说:

“不然。” 接着表示:

“根据各方面可能的意思,可以有几项具体办法,请恩来先生向中共中央报告。”

张冲提出的这些具体办法是:一、军事上,十八集团军以正规军开到黄河以北,其他游击部队完全留华中,再归还一军的番号,以补新四军的缺, 归还叶挺和其他干部,边区或冀察政权照前议;二、参政会改请董必武、邓颖超出席;三、军事进攻停止,政治压迫要总解决,请蒋负责纠正,再不许发生新事件。

显然,国民党方面已走投无路,开始软下来了。周恩来不为所动,回答张冲:

“所提具体条件可以报告中共中央,但没有必要收回公函,更没有必要见蒋。”

第二天,周恩来又会见张冲,告诉他中共中央的答复: “非 12 条有满意解决并办理完毕确有保证之后,决定不出席参政会。”张冲看了来电后有

点不快地说:“这一电报等于破裂。”周恩来向他解释说:“责在国民党。我党为挽救破裂,故提出 12 条。”张冲又谈到具体条件问题。周恩来推拖说: “中央要我回去讨论。”张冲不赞成周恩来回去,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周恩来无法拒绝的理由,说:“你如回去,他们(指国民党)又要说你们破裂了。” 哪知周恩来一句话就把他的理由给打翻了:“你们不让我回去,岂不更表示压迫?”张冲只好退却一步,说:“可否你回去讨论,参政员公函也要撤回, 董(必武)、邓(颖超)两位出席参政会?”周恩来态度坚决地说:“万做不到。这样做将成为历史上的滑稽剧,不是在侮辱我们?”张冲想抓着周恩来要回延安发起进攻:“董、邓如不出席,他们不会让你回去的。”哪知周恩来立刻回答:“我本准备在此待捕的。”张冲没了招,只好又说:“即使董(必武)、邓(颖超)只出席一人也好。”

周恩来讥讽地说: “国民党请客吧,被请者为‘奸党’,还要客来捧场,岂不是侮辱?” 并再次坚决地告诉张冲:

“出席是不可能的。”

张冲明白,私人交情不能代替原则,他要替蒋介石说话,周恩来要代表中共中央说话,在原则问题上没有调和的余地,只好快快地走了。

3 月 1 日,国民参政会二届一次会议在重庆开幕。上一天晚上,各方面都在等待着中国共产党参政员出席的消息。国内外的压力越来越大,国民党方面已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蒋介石的侍从室从晚上到清晨不断用电话向王世杰询问中共方面的消息。王世杰没招,深怕蒋介石责怪自己无能,只好再请张冲出面与中共斡旋。开幕那天清晨,张冲等又奉蒋介石之命来请董必武、邓颖超出席,遭到谢绝。当日,周恩来向中共中央报告:

“此次参政会我们得了大面子,收了大影响。蒋亲提主席名单,昨夜今朝连续派两批特使迎董、邓,一百多国民党员鸦鹊无声,任各小党派提议, 最后延期一天,蒋被打得像落水狗一样,无精打采地讲话。全重庆全中国全世界在关心着、打听着中共代表是否出席,人人都知道延安掌握着团结的人是共党中央。”

这一场政治仗打得十分漂亮。中共参政员拒绝出席这次参政会是有足够理由的。因为:“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的过错,这一点全国都已知道,中国共产党以不出席参政会来表示抗议,没有什么错,何况中共方面又已提出让步条件,国民党仍不答应,错更在他们方面。国际国内局势的发展,也使国民党顽固派感到进退失据,一筹莫展。因此,中共中央判断,只要熬过目前一关,就有好转可能。

为了做到仁至义尽,参政会开会的第二天周恩来又采取新的主动行动, 致函张冲转蒋介石,提出临时解决办法 12 条,并说:

“倘蒙诸君采纳,并获有明确保证,则敝党参政员届时必能报到出席。” 董必武、邓颖超也在同天清晨写信给国民参政会秘书处说: “兹为顾全团结加强抗战起见,必武、颖超特就在渝所见各方奔走之

殷,提出临时解决办法 12 条附列如后。倘此 12 条能蒙政府采纳,并得有明白保证,必武、颖超届时必可报到出席。”

这 12 条临时解决办法,是中共中央采纳周恩来、董必武的建议,在两天前提出来的。它的内容是:

“一、立即停止全国向我军事进攻。二、立即停止全国的政治压迫,承认中共及各党

派之合法地位,释放西安、重庆、贵阳及各地之被捕人员,启封各地被封书店,解除扣寄各地抗战书报之禁令。三、立即停止对《新华日报》之一切压迫。四、承认陕甘宁边区之合法地位。五、承认敌后之抗日民主政权。六、华北、华中及西北防地,均仍维持现状。七、于第十八集团军之外,再成立一个集团军,两集团军共应辖有 6 个军。八、释放叶挺,回任军职。九、释放皖南所有被捕干部,拨款抚恤死难家属。十、退还皖南所有被获人枪。十一、成立各党派联合委员会,每党每派出席一人,国民党代表为主席,中共代表副之。十二、中共代表加入参政会主席团。”

张冲收到周恩来来信后,仔细阅看周恩来提出的 12 条,知道蒋介石不

能接受,就借口“时间过急,等于哀的美敦书”,将来信和 12 条退回。周恩来呢,干脆果断,立刻派人重新送去,并附信

说:

“倘此次竟因先生退此公函作为贵党破裂表示,斯诚弟所不敢置信。” 这样,就逼着张冲不能不将周恩来的信转给蒋介石。

同时,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又联名写信给黄炎培、张澜、张君劢、罗隆基、梁漱溟、左舜生、章伯钧、沈钧儒、褚辅成、邹韬奋、张申府等各党派代表,告诉他们:中国共产党为顾全大局起见,“改定临时解决办法 12 条,具见于与参政会公函中。”并且申明:此等办法,我党实已委曲求全, 倘能接受,并有明确保证,“必武、颖超必亲往参政会报到。”如果这样的要求仍遭拒绝,造成局势恶化,中国共产党人也已“问心可告无愧”了。

鉴于《新华日报》准备发表的《中共参政员未出席本届参政会真相》一文遭到扣压,周恩来决定不经送审而自行出版《新华日报》增刊一大张,将中共方面有关本届参政会的全部文献公开发表,使广大群众都能了解。

这 12 条临时办法虽未被蒋介石接受,董必武、邓颖超也没有出席这次国民党参政会,但中国共产党处理这个问题的立场和态度已博得广大群众、包括中间力量的同情,赢得了斗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