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诤 友
张治中留居北平和亲人团聚后,虽然有了一时的欢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情又渐渐苦闷起来,思想斗争十分激烈。他想:自己是个国民党员, 现在站到共产党方面来了,人家会不会说自己是投机呢?蒋介石是国民党的
党魁,而自己是他的亲信、重要部下,现在站到共产党方面来了,人家会不会说自己是党员背叛了领袖呢?张治中被旧的伦理观念牢牢地束缚着。毛泽东、朱德、林伯渠、董必武、徐特立等都来看他,劝他,帮助解脱思想上的包袱。最后,周恩来和他进行了推心置腹十分坦诚的谈话:
“我看,你这个人还是封建,你为什么只对某些人存幻想,而不为中国革命、中国人民着想呢!”
这一针见血的话语,尖锐中见着亲切,责备中透着真情,使张治中大有豁然开朗、顿开茅塞之感。是啊,为了大多数中国人
民的利益,还有什么个人的私心杂念不能抛却的呢?
1950 年,美帝国主义入侵朝鲜,中共中央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张治中极力拥护,写了几千言的书面意见送给周恩来,其中有“接受美帝的疯狂挑战,扩大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也在所不惜”等句。周恩来看后对他说:
“你这个将军这样激烈呀!别人可以这样说,你就不行,你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说这话在同际上会有影响的,会发生误会
的。”
这使张治中看到了在大政方针政策方面自己与周恩来的差距,也帮他提高了策略水平。
张治中到北平不久,就对周恩来提出过关于外交方针方面的
重要意见。他主张通过中国的缓冲,促进远东和世界和平,主张和各国发展贸易往来。他指出:各国人民贸易往来,互通有无是
正常的事,我们要和所有的国家做生意,尤其要同工业发达的国
家做生意,而不能和清廷一样闭关自守,一律排斥外来的东西。这些意见,都是有一定见地的。此后许多年,张治中每次外出参观
视察,都要把自己的意见写成书面建议,供周恩来和党中央参考。他有不少独特的见解,在国号、国旗、国徽的选择上;在抗美援
朝问题上;在视察制度的建立上;在 1954 年制订的宪法草案关于
国家主席应否是国家元首的问题上;在大力支援老根据地建设的建议方面,都显出了他的独立思考,不盲从别人的特性。他的这些意见、建议,都受到周恩来和党中央的重视,好些已被采纳。
以道义相砥砺,在关键时刻进忠言,这是诤友。在周恩来、张治中交往中,彼此都是以诤友相待的。周对张如此,张对周也是如此。
建国以后,张治中的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频繁而紧张,周恩
来更是日理万机,废寝忘食。俩人除了公务上的接触外,从 1954 年起, 张治中每年必邀请周恩来欢聚一次,周恩来从不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