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中三到延安,是我们党的朋友”

——周恩来与张治中

张治中(1890—1969)安徽巢县人,原名本尧,字文白。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曾任黄埔军校学生团团长、学生总队队长、军官团团长。1926 年参加北伐。曾任武汉军分校教育长兼学乓团团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国民党第五军军长、第四路军总指挥、第九集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上海“八一三”抗战。1937 年 11 月,任湖南省政府主 席。1940 年,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长。1945 年任国民党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曾积极协助释放被囚于新疆的一批共产党员回延安。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时,任国民党代表。1946 年,代

表国民党参加军事调处三人小组。1949 年任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到北平同中共代表团谈判。当双方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为国民党政府拒绝后,留住北 平。同年 9 月,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

在蒋介石的嫡系将领中,张治中是为数不多的没有与共产党作过战的一个,两次内战爆发,他都借故避免上前线直接带兵与共产党打仗。而这些, 都与周恩来对他的影响分不开。黄埔军校,在周恩来的影响下,他曾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恩来热诚欢迎,但终因其目标太大而未被批准,成为他终身憾事。谈判桌上,他与周恩来常常是针锋相对的谈判对手;谈判桌下, 他们又是互相尊崇的朋友。当张治中遭受同党的攻击而难以立足时,周恩来想方设法为其解围,而张治中在自己权力所及的范围内。尽量完成周恩来托办的种种有益于革命的事项。 1949 年国共和谈破裂,作为国民党和谈代表团团长的张治中,在周恩来的挽留下留在北平,成了他后半生的重大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