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跃龙门

龙门,也叫禹门,位于山西河津县城西北 12 公里的黄河峡峪中。相传大禹治水时,把巍峨高大的龙门山凿开一里多长的一个大门,疏通了汪洋洪水, 后人为怀念大禹劈山治水之功德,称之为禹门。禹门两岸,河东的山西河津县与河西的陕西韩城市隔河相望,禹门早已成为秦晋两省交通要冲的古渡口,由此又叫“禹门口”。

黄河自西北向南,直撞龙门而来,流到禹门口时,被龙门山和黄龙门挡住,只留下一道极狭窄的缝隙,两岸的断山绝壁,对峙而上形如门阙,咆哮的黄河犹如雄狮猛虎,暴怒异常,汹涌奔腾,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快到禹门口的尽头,先是一个急转弯,冲向悬崖峭壁,卷起层层雪浪,被迫掉过头来又碰到对岸的巨石上,浊浪排空,千堆涌起,经过一阵阵喧嚣之后,从空中落下,形成万千漩涡,从龙问口奔泻而出。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

《公无渡河》里写道:“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形象地描绘了龙门三激浪的雄伟壮观的景象,歌颂了大禹治水公而忘私的优秀品德。

传说在每年三月份,有无数黄色鲤鱼从大海和许多河川逆流而上.争先游到龙门来。凡是战胜惊涛骇浪跃上龙门的鲤鱼,就会变成龙;不能跃过的则常常摔至滩头,日晒而亡。在一年当中,能跃上龙门的不过 72 尾,当鲤鱼跃上龙门,随即云雨降临,天火从后面烧它的尾巴,然后变化成龙。《太平广记》里详细记载了这则传说。黄河流域的河湖适宜鲤鱼的生长,人们根据鱼类喜欢溯流而上,鲤鱼喜欢跳跃的习性,同时以“鳞”的特色把鱼和龙联系起来,进而想象出了鲤鱼一旦跃上龙门,便可化龙飞升的情节。到了后世, 人们把“鱼跃龙门”比喻为封建科举考试,上则为“龙”,光宗耀祖;“点额”不成,则列为凡类。李白有诗吟道:“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后来,鲤鱼跳龙门又引伸为人生要为崇高理想奋斗, 启示人们要具有鱼跃龙门的精神,敢于逆流而上,奋勇拼搏。

鱼跃龙门自然是虚幻神奇的传说;来到龙门口,也不能目睹这一情景的。但是,品尝品尝山西名菜“鲤鱼跃龙门”,倒是满有趣味的。再观赏观赏渡口风情,更觉赏心悦目。禹门口自古以来就是秦晋贸易渡口,这里街道整齐, 店铺林立,客商如云,热闹的集市上摆放着当地各种农副产品;河津的龙门麻黄,沙地花生,河津揪桐,韩城的“大红袍”花椒、酸枣仁、五味子,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