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的建筑艺术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县城 15 公里的乔家堡村正中。大运公路自北而南从它身边通过,南同蒲铁路也为这里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它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 1755 年),取有名的商业资本家乔家第三代乔致庸的堂名,称之为

“在中堂”。乔家大院占地 8724.8 平方米,建筑面积达 3870 平方米,共分

6 个大院,19 个小院,房屋 313 间,这是一座城堡式的建筑,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堪称“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远望乔家大院,四周是全封闭的砖墙,高三丈有余,墙上筑有垛口,四

角有耸立的角楼。既能有效地防盗护卫,又给人以威严高大的壮丽之感,显示了主人不同一般的身份和地位。近观,则布局严谨,井然有序,舒适优美。

乔家大院的大门是坐西朝东的,高大的顶楼巍峨雄健,洞式的门道宽阔结实。大门上边镶嵌石碣一方,上书“古风”二字,字体苍劲潇洒,浑厚质朴。顶楼正中高悬一横匾,为蓝底金字,上书“福种琅环”。据载,庚子事变时,慈禧太后仓皇而逃,途经这里,“在中堂”曾捐献白银 10 万两,慈禧题了这四个字予以褒奖,并派山西巡抚赠送了这块匾。两扇黑漆大门上镶嵌着一副锃亮的铜板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

大门往里,是一条宽敞的石铺甬道,长约 80 米,宽 7 米,它把六个院分隔为南北两部。甬道的尽头是祖先堂,与大门遥遥相对。北面三座大院均为“里五外三穿心楼院”,即里院南北正房,东西厢房都是五间,外院东西厢房却是三间,南北正房都是二层楼,里外院之间有过厅相连,三门以外是轿车停驻的地方,皆用石条砌成。南面三座大院都是二进四合院,院门为硬山顶半山檐台阶式门楼,须拾级而进。南北六个大院各由三五个小院组成,院中有院,院中套院,而设计同中有异,使人如入迷宫。

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为主人居住,偏院是客房、佣仆住室及厨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正院都瓦房出檐,偏房则是平房,显得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特定的物质民俗总是凝聚着特定社会集团的文化心态,建筑上的高低有致,正表现了封建社会在伦理关系上的尊卑有序。

乔家大院之所以远近闻名,不仅在于它高大壮观,更重要的是因为它那精湛的建筑艺术。从大院的形式看,有四合院、穿心院、偏正套院、过庭院。从房顶造型看,有悬山顶、歇山顶、硬山顶、卷棚顶以及平房顶。从门的结构看,有芜栏半出檐门、硬山顶单出檐门、砖雕式侧跨门等。从窗的格式看, 有仿明式酸枝棂月窗、通天隔棂型窗,双开扇型窗等。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满布全院的雕刻艺术。精美的艺术品,在乔家大院几乎随处可见。雕刻剔透玲玫,技艺精巧,而且与民俗传统紧密相连,每一幅画就是一轴形象的风俗图,或是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有着丰富的民俗意蕴。例如各院的正门上都有木雕人物,身份各异,内容有别,有天官赐福、三星高照、和合二仙、招财进宝、麒麟送子、回回献宝等多种形式。柱头雕刻有匍萄,表示蔓长久远;有垂瓜,象征瓜瓞绵绵;有睡莲,则寓意连生贵子。全院木雕艺术品多达 300 余件,无一雷同。

砖雕工艺,更是俯仰可见。房顶上有卷雕,院门内侧有对你壁雕,甚至连屋顶烟囱也有雕刻。艺术价值高的大型屏雕共有两处,一处是大门对面照壁上的“百寿图”,上面刻有一百个形态各异的篆书寿字,据说这 100 个寿

字包括宇宙间 100 个与人的寿命有关的事物。百寿图两侧为左宗棠书写的篆书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另一处是新院院门正面, 由“华北一支笔”赵铁山手书的隶体《省分箴》,书法优美,雕刻精良。石雕艺术品有石狮 15 个,有的怒目张眉,昂首前视,有的回头侧顾,憨态可掬。

乔家大院早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 1986 年起,开辟为“祁县民俗博物馆”;以时序节令、供奉祭祀、婚丧嫁娶、元霄社火等为顺序, 系统具体地介绍了清末民初晋中平川一带的风俗民情,并有服饰、陶瓷、木器、工艺、字画等专题陈列室,游人置身于这座建筑艺术和民俗文化宝库, 将会得到丰富的民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