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飘醋香

“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这句俗语,是说外地人在山西工作、生活的时间长了,也会象山西人一样,有了爱吃醋的嗜好。确实,山西人爱吃醋已成为独特的饮食习惯,每天吃面条、炒菜或拌凉菜,总要掂起醋瓶“咕咚”两下,这样吃方才过瘾。有人测算,山西人每年人均食醋 10 公斤,高出其它地区好几倍。

山西人为什么爱吃醋?有的说山西省内不少地方的水,碱性大,吃醋可以起到酸碱中和的作用;有的说这里人爱吃面条、拌凉菜,调点醋,味道好, 又便于消化;还有人说因为当地家家户户取暖、做饭多烧煤炭,吃醋可以消减煤气。然而,更重要的是山西酿醋有悠久的历史,规模大,味道纯,吃醋条件“得天独厚”,吸引着一代一代的山西人不得不吃醋。

我国古代称醋为酢或醯。《物原类考》载:“周时称醯,汉时称醋。”

《周礼》、“礼记”里说,周朝就设有“醯人”,为专管酿醋的官。司马迁

《史记·货殖列传》、崔寔《四民月令》都有制醋的记载。据历史学家郝树侯的考证,公元前 479 年,山西一带就有醋的酿造者了。外地人称山西人为“老西儿”,这里的“西儿”就是古字“醯”的谐音。把古字“醯”字作为山西人的代名词,从中亦透露出山西酿醋时间之早,人数之多。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详细叙述酿醋的全过程,总结了 20 种酿醋法。贾氏曾到山西考察过,因此他的记载是可信的。当时山西酿醋已有了相当规模的作坊, 每个醋坊前都要悬挂一个木质圆葫芦做为实物幌子,这葫芦既是盛醋的器皿,也是酿醋销醋的标志。

制醋的方法名目繁多,就生产方式来看,主要有薰制、发酵两种。醋的品种各式各样,按制醋原料分,有米醋、麦醋、糖醋、果醋等。按生产工艺分,有薰醋、黄醋、淋醋、回流醋、封缸醋等。按用曲类别分,有大曲醋、快曲醋、自然发酵醋。就商品牌号来看,有老陈醋、陈醋、特醋、双醋、名特醋等。山西酿醋地域广,品种全,并各具特色。然而,诸醋之中,太原清徐老陈醋可谓“醋中之王”。

清徐老陈醋,以颗粒饱满,含淀粉量高的优质高梁为主要原料酿制而成。原料配方一般是高梁 100 斤,大曲 50 斤,谷糠 60 斤,麦敖 30 斤,食盐 5

斤,花椒 4 两,可生产 250 斤淋醋。老陈醋有一套精湛的酿造工艺,被概括为“五绝技艺”,这就是采用红心大曲、低温浓醒发酵、高温快速醋化、温火黛烤醋醋,伏晒抽水陈酿。它的特点是色泽黑紫,体态清亮,食之绵酸, 回味长久。老陈醋创始于清顺治年间,创始人为山西介休人王来福,他来到清源(今清徐县),利用当地原料足、水质好的条件开办醋坊,改陈年白醋为薰醋,打出了“山西老陈醋”的牌子,随之名扬三晋。老陈醋关键在“陈” 字上,存放的时间越长越好,越久越香酸。有的人贮存达 40 年之久,因瓶盖不严,水分蒸发,老陈醋变成了重色琥珀一样的固体,但用开水冲调,仍鲜酸如初。

山西自周以来酿醋业一直在我国北方居于领先地位,醋在民间广泛用作调料,逐渐形成了“无醋不成味”的风尚。古老的酿醋方法在广大城镇农村中流行,因而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名醋。例如,襄汾县汾城镇的太平米醋, 采用当地优质小米为原料,色泽金黄,气味香醇,酸度浓烈,只要拧开醋瓶盖,酸味就扑鼻而来,品尝一口更是沁人心脾。陵川县玉泉醋,取“八角井”

泉水,用麦制曲,酸度适宜,色佳味香。榆次南堡的大曲醋,软绵香酸,风味独特。壶关辛寨醋,颜色清紫,药用价值高,据记载,宋代该村李家曾因向宋皇献醋有功,被提升为传令官,这个村历史上便形成了“家家有醋缸, 人人当醋匠”的风气。

有一则笑话说:“山西老乡爱吃醋,交枪不交醋葫芦”,几乎家喻户晓。据传“阎冯倒蒋”时,阎锡山率领的晋军被蒋介石的队伍包围在一座山上, 当时正是夏天,口渴难忍,可是晋军被围了三天三夜,却平安无事。原来晋军每人腰间都悬着一个醋葫芦,渴了就饮一口。被俘后,准也不肯把醋葫芦缴出去,蒋军不知何意,还以为那是什么“宝葫芦”,就纷纷上前去抢。哪知拿起葫芦打开一饮尖酸难忍,这才知道尽是些醋葫芦。从此“老西儿”爱吃醋就成为趣谈了。

老陈醋不仅是调味佳品,它除含有大量醋酸外,还含有钙、铁、乳酸、烟酸、甘油、氨基酸、糖、盐类以及醛类化合物,食醋能融解食物中的钙和铁,使人体易于吸收,在炒菜时可保护维生素少受损失,在烧鱼或煮肉时能除去腥味或快熟。在医疗方面,醋有破血瘀,除坚积、消食、杀菌等功用。近年来,人们又发现醋对治疗高血压、皮肤病、风湿性腰腿痛及感冒、脱发诸病,均颇有疗效。难怪不仅山西人善食醋,就是外地来客也要买几瓶老陈醋,以品尝品尝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