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人的“踩青逛唱”

初夏的大同郊野乡村,田野一片碧绿,路旁树木成荫,风儿吹面不寒, 到处是生机盎然的景象,欣赏这秀美清丽的田野风光成为久居市内的各业人员和市民的一大乐事。每年初夏,当大同附近的南庙、水泉湾、阳和坡、雷公庙、云冈、观音庙、曹夫庙等地举行庙会期间,市里的人们都闻风而动, 争相出城,借赶会之际观赏田野风光,当地人称之为“踩青逛唱”。

由于这里地处黄土高原,道路随山势而崎岖弯转,人们外出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就是各种车辆,有“京轿车”、“四飞檐”、“二驴轿车”、“二套马车”、“大马车”、“席篷大车”等等,也有骑驴骑马,或者徒步行走的。不少人家都是合家出动。临走前,准备好酒饭,带上碗筷、水果,糕点等。沿途车辆相连,人欢马叫,比春节走亲戚还要热闹。

到达目的地后,车辆按次序一字排开,存放起来。有的就地撑竿搭起帐篷,有的打开旱伞作为休息的场所,老人们到庙会上烧香祈祷;中年人逛庙会、看戏、买小吃;小孩们到处捕捉蝴蝶、蚂蚱或结伴嬉戏;姑娘们四处采摘新鲜的花草或地椒,填充香囊。待到正午,各家都在野外就餐,有的打开携带的面食、饮料,有的用石头砖块垒起临时锅灶,生火熟食。小伙子们借此机会凑在一起猜拳行令,乐户歌手奏乐歌唱。有的青年人留意物色对象, 寻找配偶,那些情投意合者则双双结伴走向地边山旁切切私语。吃过午饭, 有些余兴未尽者还要等到天黑看戏,大多数人则准备动身回城。

在返回城的路上,有着一场精彩、壮观的车马赛,叫做“插车”。各种车马上路之后,车情长鞭一甩,“啪啪”作响,马儿奋蹄驰骋,你追我赶, 互不相让。富有人家乘坐着较豪华的车子,套着高头大马,插上车后,回去另外赏给车倌酒钱。如果是租雇的车辆,插上车后,也另增加车费。骏马驾马在这里要决出雌雄,赶车高手、孬手也在这里分出高低。因而这是一场惊险奇特、置性命于不顾的争夺赛。最神气的是车倌,他们坐在车辕,精神抖擞,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扬鞭催马。到关键时刻,他们就一边赶车,一边脱下白色的开襟褂子,露出了红主腰、红腰带,远远看去格外英俊。当地有段顺口溜说道:“红主腰,红腰带,外穿白褂敞开怀,腰上别着大烟袋,大鞭一甩跑起来。”穿红主腰,这是大同人特有的衣着服饰习俗。红主腰类似今天的坎肩,冬为棉,夏为单,春秋为夹,黄里红面。它由腰身、背搭、搭帘三部分缀合而成,腰身为长方形,正中与背搭相连,搭帘又与背搭相连。穿着时将腰子紧裹腰身,前面有一排桃扣,将搭帘从肩上搭至胸前,扣在联扣上,与女式背带裤的上身相仿。这种红主腰式样独特,新鲜夺目,又甚为保暖,为当地人所喜爱。而车倌们穿着它,当风儿把白衫撩起,马车飞快奔驰,更显得英姿飒爽,气度非凡。车到城关,男女老少守候在街道两旁,观看踩青归来的盛况,称为“赶小会”。人们为跑在前面的车辆喝采叫好,品评着每辆车子。车上的人也笑逐颜开,欢声笑语,一派热闹景象。

大同历史古老,从地理环境考察属于中原文化圈与北方游牧文化圈交接的边缘地带,这里多雄关险塞,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是北方少数民族进取中原的必经之地。中原农业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汇聚,受游牧民族影响较大,由此形成了特有的区域文化特色,“踩青逛唱” 活动中的马车赛,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带人民粗扩、豪放、尚武好强的习俗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