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奶奶庙会

庙会,是我国城乡特有的一种规模较大的集市形式,它往往和寺庙活动相关,配合着佛、道两教的宗教活动进行。它的起源,始于古代的“社祭”。“社”,是祀土神的地方,即古代的土榖祠,又叫土地庙,庙会由此而得名。人们举行庙会的最初目的是祈丰免灾,祛病除害。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庙会变成了城乡物资交流的主要形式,庙会上所售的货物,尤其是地方土特产, 便宜实惠,适应了当时居民的消费水平。庙会期间民间艺人的演出、杂耍, 从内容到形式符合人民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风土情味,所以深受群众喜爱。地处山西雁北边睡与内蒙接壤的阳高县,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都要举行奶奶庙会,这既是当地约定俗成的习俗,也是招待四方来客进行物资贸易的一次盛会。

庙会多数是结合着佛、道祭祀活动进行的,各自都有固定的祭祀神,除佛、道两大宗教始祖之外,还有各地崇拜的地方神和行业神。孤山奶奶庙会祭祀的就是地方神“孤山奶奶”。民间流传的一则传说讲,孤山奶奶庙的圣母本是城里梁家的姑娘,梁家是名门望族,从来循轨蹈矩,按儒家伦理教育女儿,女儿每天深锁绣楼,读书识礼,不敢越雷池一步,是当地有名的好姑娘。

不料祸从天降,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次梁家父母和家人都有事外出, 家中只留下梁姑娘看守门户。时近正午,门外忽然有人唤开门,姑娘从门楼上望去,看到是位骨瘦如柴、衣衫褴褛的老年乞丐,她心想,古人讲“男女授受不亲”,不管什么样的男人都不能上前搭话。于是,仍坐在屋内绣花, 不予理睬。可是门外的叫唤声一阵紧似一阵,门环拍的叭叭响。她想可能是这个叫花子饿极了,怪可怜的,干脆送给他一些吃的打发走算了。她不顾闺秀身份下楼找到许多食物,送给门外讨饭的老汉。老汉从没得到过这么多美味的食物,心里非常感激,临走前在梁家大门上写了几个金字,表示对梁家姑娘赐物的谢意。姑娘一看门上的金字,大吃一惊,这不是明明白白告诉人自己和要饭的男人接触过,送过人家东西吗?父亲回来看见,定会严惩不赦。她赶紧找来布擦,擦不下;端来水洗,也洗不掉。这可该怎么办呢?慌忙之下,她就用舌头去舔,谁知这一着还真灵,舔到哪儿哪儿净。于是,她顾不得脏和累,费了好大力气,总算把金字舔净了,才安安稳稳地度过这一天。

不想,舔过金字之后,过了几个月,梁姑娘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再也无法遮掩。姑娘肚大,这是小户人家都无法容忍的事情,何况梁家是死要面子的大户人家呢!父母把她叫来严加拷问,她只得如实相告。父母深知女儿的品行,也相信女儿的后。可是未婚而孕,肚子挺得很大,即使有一万张嘴也说不清呀!为了不辱家门就得忍痛断送女儿。梁父有天趁天未亮就带着女儿一直往东北走,到了离城 15 里的孤山脚下,姑娘再也不想走了。梁父赌气把她扔下回家去了。人常说“儿女是爹娘的心头肉”,骨肉之情总是难舍的、第二天黎明,梁父就扛着一把铁锹到孤山脚下去看,老远望见有五条龙围在女儿身旁,他急忙跑上去搭救女儿。五条龙看见有人来就扑了上去,他挥动铁锹招架,劈伤了一条小龙的爪。其它龙一见,正要猛扑,姑娘大声叫道: “快停下,那是你老爷!”众龙方才罢休。姑娘话音刚落就坐化成神,五条龙也全无踪影。

人们赞佩梁姑娘的品德,惊叹她的神异,就地盖了一座庙,称为孤山奶

奶庙,庙内圣母就是梁姑娘的化身。这一传说纯属虚构。但由于它与具体的风物习俗相粘合,具有解释性特征,所以又令人置信不疑。孤山奶奶庙正殿内的柱子有五条龙盘绕,其中一龙之爪被伤,颇与传说内容相似。

每年四月初八,孤山庙附近村庄的老老少少、善男信女都来这里焚香烧表,祈子求孙,或许愿让圣母保佑香烟不断者,人数甚多。庙会期间,四路客商云集,街道两旁除原有的店铺坐商之外,摊贩林立,衣裳布匹、钟头线脑、儿童玩具、糖茶烟酒、本地特产,各类货物俱全,应有尽有。这个时节, 气候转暖。草丰水美,牲畜膘肥肉满。正是骡马交易的好机会,从地理环境看,这里北接内蒙草原,南通内地各省,是畜养牲畜的好地方,所以骡马交易成了庙会的主要内容。在此期间,山西、河北、内蒙、山东、陕西、宁夏等省区交易牲口者都到此集会。此后的端午节真武庙会,六月二十三至二十五的关公庙会,七月初一至初四的许家园胡神庙会,九月南翁圈勒马关帝庙会,都有骡马交易,延续的时间长达数月。孤山奶奶庙会成为当地民众不可缺少的节日民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