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的节日古会

五台山的佛教信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五台县的民情风俗产生了很大影响,使之带上了明显的宗教色彩。同时,五台节日古会的“民俗之根”, 也深扎在宗教信仰的基础之上,庙会与宗教有难解之缘。

五台节日古会直接来源于佛诞法会。佛诞法会,是为纪念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或其他佛和菩萨而举行的庆祝活动,也是佛教寺院的主要宗教活动。以后逐渐扩大为节日法会,即每逢菩萨的出家日、成道日、涅槃日,都举行庆祝活动。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节日法会甚多,一年之中,大体有 15 个节日法会。如二月初八为释迦牟尼佛出家日,二月十五日为释迦牟尼佛涅槃日, 四月初四为观音菩萨圣诞日,四月初四为文殊菩萨圣诞日,四月初八为释迦牟尼佛圣诞日,六月十九为观音菩萨成道日,七月十五为大势至菩萨诞日, 九月三十为药师佛圣诞日,十月十七为阿弥陀佛圣诞日等。举行法会时,由方丈主持,僧人、居士、香客、信徒均可参加。寺院内,佛灯高燃,香烟缭绕,寺庙音乐奏起,高僧法师讲经说法,宣传教义。随后,善男信女礼佛还愿,布施钱财。五台附近的居民大多到五台山中心的各寺院中朝拜,久而久之成为五台群众的一种生活习俗。可见,五台节日大会是以宗教色彩极浓的朝神礼佛为始点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一定的保证,认识水平有了提高,对文化娱乐等精神生活有了新的追求。于是民间便产生了文化娱乐与节日法会相结合的形式,这就是节日庙会。

节日庙会期间,虽然也敬佛拜佛,唱戏敬神,间有善男信女、香客居士赴会吃斋,布施钱财,(俗称“坐会”),或烧纸祈雨等活动,但就总体来说,人们敬佛、畏佛的信念逐渐淡漠,整个庙会由敬佛为主逐渐转向以“娱人”为主,能够在更高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高了庙会的文化品位。在庆祝佛与菩萨圣诞节日的时候,五台人都要在寺庙前修建露天舞台,称为“戏台”,邀请戏班,开台唱戏。五台邻近各地也都效仿,根据本地寺庙佛像的不同诞辰,举办庙会。

五台境内较有名气的是四大会、八小会、七十二个普通会。如二月十九日为观音菩萨生日,全县有石咀、大石、沙口、东冶、西关等村,把这一天定为庙会日期;四月初八为释迦牟尼佛生日,全县有东冶、教场等村为庙会日期。庙会期间,附近村落的人家接亲戚邀朋友,四方群众云集,非常红火热闹。各种商业摊贩,摆摊设点,各种风味小吃喷香四溢,各类家庭日用品应有尽有,成了空前的物资交易会。几十里远近的群众都相约“赶会”,有的借此机会探亲会友,有的磕头还愿,有的烧香祈祷,有的专为欣赏地方戏曲而来,有的男女青年借赶会之机相约交际,寻找称心的配偶,对于妇女和小孩,更是一次见世面的绝好机会。

在众多庙会里,首推五台山庙会,尤其是六月逢会长达一月,主要进行骡马交易,逐渐成为“骡马大会”。这个期间,附近各省来者甚多,五台周围各村的人都来这里看热闹。人们一面礼佛还愿,逛会观光,一面放牧避暑, 达成交易。街市上陈列着各色各样的土特产品,如台参、台蘑、木耳、木炭、蚕豆,莜麦等等。会期上市的牲畜川流不息,赶会的人群熙熙攘攘,热闹异常,形成了与佛寺寂静环境截然不同的闹市场面。五台四周的农村群众不仅借此机会购买到生活必需品,而且也得以观赏风光景物,娱乐身心。庙会似乎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艺术享受的最佳场所。

从上面可以总结出五台庙会形成演变的历史过程:由宗教色彩极浓的法会发展到伴有娱乐交往的庙会,最后扩展为物资交易会。旧有的庙会内核逐渐嬗变,内容和形式得以改造和更新,增加进了文化娱乐,商贸交易等内容, 显示了五台山庙会集宗教、文娱、商贸于一体的特色。庙会文化实质上成为一种典型的农民文化、世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