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庙与关羽传说

“天下关庙数解州,解州庙头数春秋楼。”

这是流传在关羽故乡解州的两句民谣。它告诉人们,在遍及全国各地的关帝庙中,解州关帝庙最负盛名,是运城地区的彩练明珠。

关帝庙,位于运城以西 25 公里的解州镇内,这座宫殿式的建筑,是为纪

念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所建。于隋朝开皇九年(公元 589 年)落成,宋朝大

中祥符七年(公元 1014 年)扩建,明代嘉靖三十七年(公元 1558 年)毁于

地震,后又修复。到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 1702 年)又遭火灾,历经十年得以修复。至今保持着清代修复后的形制与规模。它占地总面积为:18,500 多平方米,南有中条山为屏,北有硝湖水为障,雄踞山水之间,与关羽的威武之气相吻合。更精妙的是,春秋楼的建筑地区恰好对准北斗星,可谓巧夺天工,关帝庙春秋楼对联赞誉说:“北斗在当头,帘箔开时夜挂斗;南山来对面,春秋阅罢且看山。”这种将自然与人情相结合的构建特色,体现了中国人审美心理中对自然的亲近感,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而迥异于西方人与自然对立的审美心理。关帝庙的平面布局可分为南北两大区。南区以结义园为中心,是仿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桃园而建。每到春季,桃花盛开,芬芳吐艳,更富有诗情画意。北区以崇宁殿、春秋楼为中心,其中“崇宁殿”,因宋徽宗封。关羽为“崇宁真君”而得名,面宽七间, 进深五间,为重檐歇山顶,殿内神龛上塑有关羽坐像,神态端庄、勇猛,上面悬挂的横匾上有康熙御笔“义炳乾坤”四个字。最有价值的是春秋楼,又名“麒麟阁”,这是由孔子作《春秋》遇麒麟而成书的传说而得名,故《春秋》又叫《麟经》,这是关羽夜读《春秋》的地方。此楼为两层三檐歇山顶。高 33 米,宽七间,深六间,楼分上下两层,却设有回廊,可以凭栏观望。二

层回廊由 36 根悬空柱群和 108 扇木制扈门组成,分别代表晋地 36 座州府和

所管辖的 108 个县百姓对关羽的崇敬。楼内壁有关羽秉烛夜读《春秋》的塑像,神态悠然自得。关帝庙内除了规模宏伟的主建筑之外,还有许多石刻、木雕、壁画、书法题匾等艺术精品,为这座古建筑增加了风彩。

关羽如何由大将成了“关圣帝君”?

关羽(约公元 161 年—219 年),字云长,出生在山西解州常平村。据说他是铁匠出身,练就一身好武艺,身长体壮,生得一双丹凤眼,一双卧蚕眉,好打抱不平,扶危济困,为民除害。东汉未年与张飞一起,跟随刘备起兵涿县。建安五年(公元 200 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关羽被俘,受曹操厚待, 封为汉寿亭侯。后得知刘备的消息后,奉还曹操所赐之物,仍归奔刘备,一生跟随刘备东征西杀,屡立战功,以义勇闻名。刘备攻西川后,命他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 年)。关羽围攻驻守樊城的曹仁,水淹七军, 活捉曹军大将于禁,斩将军庞德,后与孙吴作战,兵败被杀,被誉为壮缨侯。由于关羽“义不负心,忠不顾死”,是一个讲忠义、有勇武的大将,他忠于皇室,义于朋友,言合经义,屡立战功,既具备了封建社会士大夫的美德, 也符合封建统治者对臣下的规范要求;既包含着浓厚的东方伦理观念和人情味,又显示着具有典范意义的封建道德力量,所以倍受人们爱戴。封建统治者在政治不稳定,政权岌岌可危的情况下,总是抬出关羽来解救危急。宋徽宗时先后封他为“忠惠公”、“义勇武安王”;元朝文宗加封他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宪宗加封为:“壮缨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明神宗加

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帝圣君”;清朝更抬到吓人程度, 顺治加封他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栩赞宜德关圣大帝”,头衔多达 26 字,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至此,关羽成为与“文圣”孔子并肩的“武圣”,全国州县文庙武庙齐立,而各行各业对关羽的膜拜又甚于孔子,关羽受封的次数、级别也胜过孔子。这表明,封建帝王追求的最终目的是文治武功,在统治较巩固时,比较重视文治;在统治不稳定时,比较强调武功。这样,关羽、孔子各朝各代加封的谥号也便成了观察封建社会时局变化的晴雨表。

在民间口碑文学中,关羽的传说更具有民间化倾向。关羽的故乡及其足迹所及的荆州等地留下大量传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关羽传说圈。比较有代表性的传说有《关羽除霸救民改姓氏》和《关老爷向着蒲州人》。

前一则传说讲,关羽原不姓关,而是姓冯·名贤,字寿长,靠打铁为生, 有一身好功夫。他的故乡解州城有个恶霸横行乡里,欺男霸女,绰号“解州虎”。可恨的是,解州虎串通官府,把全城所有的井都填死,仅留下自家一口井,让百姓花钱买水,借此敲诈勒索。冯贤“一气之下,杀死“解州虎”, 为民除了害。他逃至潼关,捉拿他的画像图影已贴在那里,为难之际,经一老婆婆指点,打破鼻子,满脸涂血,装疯卖傻,指潼关之“关”为姓,蒙混过关。可是脸上的血迹再也洗不掉,成了面如重枣的红脸大汉。从此,冯贤就改姓名为关羽,戎马一生。

后一则传说是对“官向官,民向民,关老爷向着蒲州人”这一俗语的形象解释。据说,玉帝打发关公下凡火烧蒲州,关公感到蒲州百姓善良厚道, 不忍下手,便告知蒲州各家各户点起灯笼火把,蒲州通红一片,瞒过了玉帝。与之相近的传说还有,玉帝让关公火烧平阳,关公让平阳人正月十五前后连续放三天焰火,躲过了灾难,从此平阳有了放焰火的习俗。民间流传的关羽传说,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扶危济困,为民解忧,成为区别于其他历史人物传说的显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