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评说和民间艺人

阳泉评说,属山西地方曲种的咏诵类,其特点是以说为主,以评为辅, 道白带韵,具有较和谐的韵律和节奏。它广泛流传于平定、阳泉等晋东各县, 以及河北的井陉一带。

阳泉评说植根于中国古老的说唱传统。《荀子·成相》篇可称为先导: “请成相,世之殃,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如瞽无相,何怅怅。”“成相”,即先秦时期流传于民间的一种说唱歌谣形式,具有合拍、押韵的特点。民间讲故事的传说,尤其是宋金以来的“说话”艺术,也给阳泉评说以艺术的滋养。

到了 20 年代初,平定著名民间艺人郝富根(1889—1964),在保持评说地方特点的基础上,吸取了相声“说、学、逗、唱”等艺术手法,运用“包袱”的形式,把装包袱、系包袱、抖包袱等情节穿插其中,收到了诙谐幽默的艺术效果。表演形式可分为一人单口说唱,二人对口说唱,多人群口说唱。他还广泛学习晋剧、京剧、京韵大鼓之优点,博采众长,充实自己,经过多年艺术积累,苦心探索,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哈哈笑”说唱艺术。他的曲目大多是自编自演,最有代表性的有《说村名》、《说戏名》、《说烟名》、

《说药名)等,至今仍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

郝福根的徒弟贾子祥、王玉贵等人继承评说艺术,同时适应时代需要进行改革,完成了从“哈哈笑”到“阳泉评说”的过渡,使之成为阳泉一带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的曲艺品种。这些民间艺人来自民间,又服务于民间。他们吸取民间艺术的精华,及时了解听众的愿望、情绪,不断加工完善,发挥自己的独创性,体现了民间文艺集体性与个人独创性相结合的特点,使阳泉评说久说不衰。解放后,创作的代表性曲目有《开国大典》、《抗美援朝》、

《我的一家》、《串亲》、《流油》等,多次参加山西省或全国性曲艺汇演, 均获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