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王·尧庙·尧陵

尧王,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个部落的首领,名放熏,号陶唐氏,尧是他的谥号。其活动年代大约距今 4200 年左右,属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尧建都平阳,即今临汾,这在先秦诸子散文《孟子》、唐代柳宗元

《晋问》、宋代郑樵《通志·五帝都》等典籍里都有记载,郭沫若主编的《中国通史》也说:“尧都平阳,在今山西临汾。”如今临汾一带仍有许多与尧王有关的历史遗迹和传说故事。

据记载,帝尧时代,大约公元前 2300 年左右曾发生过空前浩大的洪灾, 洪水泛滥,到处汪洋一片,地上五谷不收,人民生存极为艰难。尧王作为部落首领,一方面带领群众选择地势较高的丘陵地区居住;一方面因势利导, 疏通水道。传说,尧先用鲧治水,达九年之久未能成功,遂又派鲸的儿子大禹治水,大禹采取疏导的办法终于治理了水患。

尧不仅一心一意为人民办事,吃苦在前,身先士卒,而且非常贤明、民主,他将王位“禅让”给舜,被后世传为佳话。尧的儿子名叫丹朱,生性傲慢、残忍,荒淫无度,尧对他很失望。决心选择一位能力百姓谋福利的继承人。他走出平阳,四处访贤。有次走到平阳南部一个名叫历山坪的地方,看到一个青年农民正在套着两头牛犁地,他犁过的地平平展展,如湖水之面。最奇妙的是他往犁拐上扣个簸箕,隔一会就用一根短木敲击一下。尧王心里纳闷,请他讲讲原因,他说:“黄牛每日拉犁出尽力气,再拿鞭子打牛,我不忍心。用短木敲击簸箕,这只牛一听认为是在打那只牛,而那只牛则认为是在打这只牛,便都使足力气向前跑,每日耕地的速度就加快了。”尧王听后,从内心里佩服这位农夫的才能,觉得他既会耕田,有见解,又心地善良, 是个难得的贤人。尧王问清他的姓名,带回平阳,此人便是舜。尧王要继续考验舜的德才表现,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赐给布帛、琴弦和一群牛羊,修了几间谷仓,想观察他的理家之道。三年之后舜全家和睦相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尧又提拔他做官,看看他有无管理国家的本领。舜上任之后,虚心谨慎,治国有方,受到诸侯群臣及四方宾客的尊敬。尧王最后正式将王位禅让给舜。

尧王非常关心百姓疾苦,积极采纳群臣意见,注意了解群众对朝政的反映。有一次,他到郊野行走,碰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农手拿着“壤”(古代娱乐玩具,用圆木头做成),一边敲打,一面歌咏: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尧由此知道老衣心里愉快,竟不知帝力对他有什么束缚。他听了后心里

十分高兴,这就是古老的民歌《击壤歌》。还有一次,尧王为考察政绩,来到临汾城东北五里的村子康衢,看到一群儿童拍手歌唱:

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知不识,顺帝之则。

意思是,您使我们百姓有饭吃,没有谁不把你的教诲记在心里。我们无忧无虑什么也不懂得,就按照你的办法大胆去做。这首歌就是有名的流传于后世的《康衢歌谣》。这两首歌谣,说明尧王为人民做好事,人民对他非常崇敬拥戴,并用自己的口头创作讴歌这位贤明的首领。

从晋代到唐代,为了祭祀尧王,人们修建了规模壮观的尧庙。尧庙位于临汾城南 5 里地的尧庙村,从现存于尧庙的明代碑文记载,尧庙原建于汾河

以西,西晋惠帝元康年间(公元 291——299 年)迁到汾东,庙址在府城西南,

唐高宗李治显庆元年(公元 685 年)又迁至府城南 5 里许,即现在的庙址。

以此推算,尧庙始建距今已有 1300 多年的历史。据史传,尧庙规模最大时占

地 750 亩。由于历史上自然灾害及烽火狼烟的摧残,尧庙损失严重。解放后几经重修,又焕发神彩,现存主要建筑有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以及寝宫, 占地面积为 80 宙。

进入尧庙,迎面看到的是古朴的五风楼。它高约 20 米,共 3 层 12 檐, 平面是四角形,楼形精巧,外观典雅。传说,尧当年曾在这个地方,登高眺望四周景致,并与他的四位大臣共商国家大事,人们把尧比作凤中之王,把他的四位大臣喻为四只凤凰。尧工死后,一风升天,四凤齐鸣,故楼建成后, 有“五凤楼”之称。

五凤楼后面是尧井亭,始建于东晋大宁年间,距今 1600 余年。亭为六角

形,高 5.4 米,底坐较高,四周有砖砌的花墙。亭中央有古井一眼,井内泉水汩汩,清冽可饮。据说这是尧和他的大臣们,在远古洪荒时代,为人类开凿的第一口井。由此人们才懂得了利用地下水源,结束了“择水而居”的历史。这口井堪称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尧井亭西边的古柏粗大苍劲,约有 3000 年高寿。亭西北的柏抱槐、西南的柏抱揪,是从古柏身枝的空缝中伸展出的。稍有倚托,就枝繁叶茂。

尧井亭后面是气宇轩昂的尧庙主建筑广运殿。殿高 27 米,殿内有 18 米

高的通顶柱 42 根,殿外立柱 76 根,柱础石雕精美诱人。殿门正上方雕刻着

赫赫醒目的 4 个大字:“民无能名”。这四字出自《论语·泰伯》,原文是: “惟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意为:只有天是最大的事, 尧王效法它。尧王的功德坦荡广大,老百姓怎么能说完他的好处呢?这 4 个

字充分表达了人们对尧王的崇敬之情。殿内塑有尧王像一尊,左右分立 4 个侍臣。殿东西两侧设悬空楼梯,可以登梯直上与大殿相连的三层彩楼,彩楼前伸半空中,站在上面,尧乡田野景色、村落乡风,尽收眼底。

尧王死后,葬于何地?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有的说在山东荷泽县,有的说在河南洛阳,最可靠的说法是尧陵在临汾。尧陵位于临汾城东 70 华里的郭

村西、涝河北。陵丘高 50 米,绕周 80 米,陵周土崖环峙,松柏苍翠,涝河水经陵前南流。以往清明节前后,附近两材的百姓都要来此祭祀。唐太宗李世民征辽时曾驻于此,也拜谒尧陵。元、明、清历代都有修缮。现在祠内有山门、牌坊、寝殿、碑亭等建筑,布局紧凑,红墙绿瓦,颇为壮观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