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岳恒山和悬空寺

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它位于山西省北部和河北省西北部的塞上地区,是海河支流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恒山之名,在《周礼》中已有记载,以其位居北方,万物所伏, 为恒常之所而得名。它祖于阴山,发脉于管洋山,婉蜒而东,至河北省曲阳县境,横跨晋冀两省,东西绵延 500 里,号称 108 峰。它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二州,莽莽苍苍,横亘北国塞上,恒山主峰, 居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海拔 2016.8 米,山高为五岳之冠,以奇险壮观吸引着游人。

据传,早在 4000 多年前,舜帝巡守四方,来到恒山,见山势险峻,峰奇

壁立,遂封为北岳。秦始皇时,朝封天下 12 名山,恒山被封为天下第二山。后来的汉武、唐宗、宋祖都曾来这里巡视。历代名入学士,如唐代的李白、贾岛,元代的元好问,明代的徐霞客,都曾游览过这里。尤其是旅行家徐霞客游恒山之后,把所见所闻载入《徐霞客游记》,成为传世的游记名篇。

恒山,作为道教圣地由来已久。东汉明帝时,佛教始传入中国,与中国原有宗教——道教展开斗争,其中,参加斗法的裴之杜就是北岳恒山的道士。传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后修仙的。西汉初年,恒山就建有祠庙,位于飞石窟内的主庙,始建于北魏,后经唐、金、元历代重修, 到了明清,恒山的建筑群己规模宏大,人们概括为“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在浑源县境内主峰四周的山水胜处,寺庙亭台多达一百余处。

恒山以自然景色的雄奇秀美而著称,恒山主峰分为天峰岭与翠屏岭。两峰各居东西,对峙而望。

天峰岭,又称玄岳峰。这里集中着恒山的诸多景观。停旨岭、虎风口、悬根松、紫芝峪、梳妆楼,都是自然景观中的奇迹。果老岭,姑嫂崖,飞石窟,苦甜井更因为伴随着瑰丽的传说而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果老岭,位于悬根松下的登山路上,是上下恒山的必经之路。传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恒山修行时,每天倒骑着毛驴,日行万里,巡天度世,每每经过这里,苦于坡陡路滑,就牵驴步行,留下了不少人畜印痕和斑斑血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恒山因为有了张果老的踪迹而名扬天下。

姑嫂崖,又叫舍身崖,这里松屏柏障,崖高欲倾,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古代恒山脚下住着一对姑嫂,她们和睦相处,感情颇深,后来姑娘和一个勤劳朴实的小伙子相爱,受到恶势力的迫害,而饮恨投崖,贤慧的嫂子爱莫能助,也愤然跳崖。她们死后,姑娘化作一只百灵鸟,盘旋崖头等待情人; 嫂嫂变成一只姑鸟,日夜寻找相依为命的姑娘。

飞石窟位于与天峰岭相连的飞石峰上,相传舜帝北巡到了恒山,正仰望恒山祭把,一块灵石破岩而飞,落在面前,五年后,舜帝巡狩河北曲阳,这块灵石又出现在曲阳。灵石飞来飞去使舜帝不知所措。直到清朝顺治年间才定祀于恒山之峰。

苦甜井,在恒山半腰,两井相距仅一米,而水质截然不同,一口井甜美清凉,故称甜井;另一口井则苦涩难饮,故谓苦井。甜水井虽井深数尺,却取之不尽,可供万人饮用,据说。恒山上的人都饮用它,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恒山庙会,三、四万游客接踵而来,这井水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唐玄宗曾为甜井赐匾“龙泉观”。

翠屏山和天峰山相同,都为孤山式断层山,分峙叠出的山峰,一层断崖, 一层绿带,层次明显,就象朴实而又壮观的版画,有着独特的风格。在翠屏山两侧的山岭上,曾是一代忠烈杨家将战斗过的地方,留下了许多动人心弦的传说。从攀上翠屏山起,有杨继业坐帐阅兵的点将台,有穆桂英临阵分娩的落于洼,有杨家将安营扎寨的白羊峪,有杨家将披挂出征的误阵坡⋯⋯漫游在这古战场上,人们为杨家将的爱国之情深深感动。

在天峰岭与翠屏岭之间,是峭壁侧立,流水奔泻的金龙峡。谷幽峡深, 石夹青天,最窄处不足三丈,这里曾是古往今来的绝塞天险,交通要冲,从北魏时就成为进退中原的门户。

恒山脚下,有列为北岳恒山第一奇观的悬空寺。它就架设在距浑源县城城南 5 公里的金龙峡内西崖峭壁上。它始建于北魏后期,距今 1400 余年,之后,历代均有修饰,是我国罕见的高空建筑。悬空寺面对天峰,背依翠屏, 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惊险,当地流传的歌谣有:

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

道出了悬空寺的凌空之势与惊险奇妙。悬空寺不仅奇在悬空,而且殿回楼转,一步一景,以建造别致,玲珑剔透著称。主寺有楼阁殿宇 40 间;高低错落,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连络。寺内有铜浇、铁铸、石雕、泥塑的各种佛像 78 尊,神态自然,栩栩如生。地处最高层的三教殿内,释迦牟尼、老子、孔子这三位佛教、道教、儒教的始祖,居然同居一室,反映了历史上宗教斗争激烈,却又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文化背景。

在悬空寺南面 100 米处,狭峡中建有恒山水库,可蓄水 1,300 万立方米, 浇灌着 5 万余亩良田,碧绿的湖水,使恒山的雄姿显出倒影,古迹新业,交相生辉,给悬空寺的奇景增添了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