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引文分析方法的特点及局限

  1. 广泛适用性;引文分析的素材是引文与被引文,而引文现象又是普遍存在的。以期刊论文为例,全世界范围约有 90%以上的科学论文附设了引用文献,平均每篇论文有引用文献 15 篇。我国目前 88%左右的重要科学论文带有引用文献,平均每篇中文科学论文有引用文献 8.9 篇,可以说,凡是有引用文献的地方,引文分析方法就有用武之地,所以,引文分析方法具有广泛适用性。

  2. 简便易用性:由于引文分析不要求其它先决条件和辅助条件,不需要使用者具有十分专深的知识,研究的深度、广度可以由自己控制,所以一般的信息人员都可以借助于这种方法,完成一些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解决一些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总之,这种方法的使用限制极少,简便易用,很值得在广大的信息人员中普及推广。

  3. 功能特异性:由于引文分析方法具有广泛适用性和简便易用性的特点,通过一些不太复杂的统计和分析,就可以确定核心期刊、研究文献老化规律、研究信息用户的需求特点,甚至可以研究学科结构、评价人才等,我们不能不为其功能而感叹。

虽然引文分析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著者引用文献是一个人为控制的思维和判断过程,而作为其表现形式的引用文献,仅仅是宏观的、表面的测度,受到许多限制因素的影响。

  1. 引文关系上假联系的影响:引用文献的原因多种多样,两篇论文可能出于完全不同的原因或从不同的角度引用同一篇早期文献,一篇可能是引用其方法,另一篇可能是引用其结果,那么这两篇文献在内容上的联系就有可能是虚假的。引文有些是发生在前言和篇名中;有些是发生在正文中; 有些发生在结论或讨论中。在这些情况下,作者对原著的引用内容和程度是

不相同的。引文对原著的关系和重要性也各不相同,但在目前的引文分析中, 对它们都是同等看待,不加区分的。这样也容易造成成假关系。新刊的论文得不到大量引用;小型期刊被引率往往低于大型期刊;引而未用或用而未引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文献引用中的这些现象都会影响引文分析方法的应用和效果。

  1. 文献被引用并不完全等于重要:例如,有些具有错误观点或结论的论文,后人出于批评商榷,被引次数可能很多。另一方面,被引次数较少的文献也不能一概认为不重要。它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如发表的时间、语种、学科专业等等。被引次数上的微小差别也不能完全说明质量上的优劣, 它有很大的随机性,只有当这一差别很大时,才能说明问题。

  2. 著者选用引文受到可获得性的影响:索普(M.E.Soper)研究指出, 著者引用的文献,大部分是个人收藏的文献;少部分是本部门和就近图书馆的资料,而其它城市或其它国家的文献所占比例甚小。这说明著者选用参考文献以方便为准则,以占有为前提;同时还要受到著者语言能力、文献本身年龄和流通周期,以及二次出版物报道的影响。

  3. 马太效应的影响:有的研究者认为,在文献引用方面也存在着马太效应的影响。人们往往以“名著”、“权威”作为选择引文的标准,有的确是出于需要,也有的则是为了装饰门面,抬高自己论文的身价。一种期刊因为发表名人的文章而为众人所引用,以至引起连锁反应,结果其引文率很高。这种马太效应的心理作用,掩盖和影响着文献引用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