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信息论到信息科学

申农的信息理论,经过 50~60 年代许多学者的研究,逐渐发展成一门相当完整的科学理论。申农的信息论是以通信系统模型为对象,以概率和数理统计为工具,从量的方面描述信息的传输和提取方面的问题,所以称统计信息。它研究信源能够给出多少信息量,信道能够传送多少信息量,而信宿又能收到或提取多少信息量。由于申农的信息理论,对信息所作的定量描述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因而信息可以定量地进行计算,所以使信息论成为一门科学,这正是申农的功绩。同时,也正因为如此,它只是对信息作定量的描述而不考虑信息的其它方面,如信源发出的信息语义(意义)如何?怎样对之进行定理描述?信宿收到信息后的效用如何?价值怎样?有无相对性?这些问题涉及到信息的语义与实效,或者说涉及信息的意义与价值等问题,而这些正是申农理论的不足之处。

任何信息都包括统计信息、意义信息和有效信息三个方面。早在 1949 年韦弗尔(Weaver)与申农曾经共同提出过信息问题可分为三级:第一级即申农所研究的问题,称通信的技术问题;第二级是信息的意义问题:第三级是信息的实效性问题。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申农的理论只是从通信的技术角度,解决了统计信息问题,而对第二级、第三级问题,即语义(意义)信息和有效信息,申农假定对任何观察者只是一个常数,即是不变的,因而没有加以考虑。

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与相互影响,信息论中的一些概念和基本理论已经越过通信领域而渗入其它学科,而信息概念及其理论在其他领域中的推广和运用,以及其他新兴学科如系统科学的出现和发展, 原来从统计角度,局限于通信领域的申农信息理论,其不足之处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并促使信息科学的产生。

由于信息论广泛渗入其他学科,普遍运用于各个领域,信息理论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同时,由于它的普遍运用,信息论所研究的范围不仅涉及客观现实的一切领域,而且也涉及人的思维领域,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对信息的概念和实质、信源熵、信息量以及语义信息、有效信息、模糊信息等问题的研究就提上了日程,要求有更确切的理解和更一般的理论,从而提出了信息科学问题。

信息科学是以信息论为基础,并与电子学、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生物学、数学、物理学等科学相联系而发展起来的。它的任务是研究信息的性质,

研究机器、生物和人类对于各种信息的获取、变换、传输、处理、利用和控制的一般规律,它所研究的范围要比申农理论所局限的通信领域广泛得多, 要求它更为一般化,并且克服申农理论的缺陷而适用于各个领域。

信息科学是 70 年代提出的,因此信息科学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是一门正在形成中的学科。当前,对信息科学所研究的内容和范围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现在尚无定论。我国信息学家钟义信认为,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特别是智力功能)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的、横断的综合性科学。其研究范围是:

  1. 探讨信息的本质;

  2. 研究信息的质量;

  3. 阐明信息的运动规律;

  4. 揭示利用信息进行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5. 寻求利用信息实现最佳组织的原理和方法。

第 1 项涉及到信息是属于物质或精神范畴的问题,因此与哲学有关;第

2 项是研究信息的度量方法;第 3 项是研究信息如何产生,如何提取,如何检测、变换、传递、存贮、处理和识别的规律,以上两项属于信息论的基本领域;第 4 项是控制论,包括信息仿生学和人工智能;第 5 项是系统论,包括运筹学、系统工程、耗散结构和协同学等。因此信息科学的基础是哲学、数理化和生物科学;它的主体是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主要的工具包括电子科学和计算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