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信息老化规律

对于科技信息来说,不计其物理形态上的破损、载体的变质,就它们所记载和表现的科学内容而言,也会令人有逐渐过时之感。但要说清楚信息老化的确切含义还是不容易的。我们大体上可以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文献所载的信息逐渐过时,以致于文献本身不再被使用。对于信息老化的量度主要有 3 个指标。

  1. 半衰期:所谓半衰期是一个时间概念,意指在该时间内发表了某一学

科或领域正在被利用的全部信息的一半,或者目前所利用的信息的一半是在该时间内发表的。例如,以“信息技术”信息而言,它们的引文一半是 1988 年以后发表的,那么就可以说它的半衰期为 4 年(以 1992 年计)。C.A.西格摩(Segmour)又称半衰期,为信息的“中值引文年龄”。

  1. 普赖斯指数:这是普赖斯提出的一个衡量信息老化程度的指标。规定年限不超过

    5 年的信息引文数量同引文总量之比作为指数。依据这一指数, 可将所有被利用的信息分成两大类:档案性信息、现时应用的信息。年龄超过 5 年仍被引证的信息则属于现时应用的信息。

  2. 期刊有益性系数:这是 B. C.布鲁克斯 1970

    年提出的一个衡量期刊信息老化的指标,意指可望在某种程度上被科学家引用的文章数。

有关信息老化的数学模型主要有:

  1. 负指数模型:1970 年布鲁克斯提出:在一个确切时间内,被引用的论文与它的发表年度呈负指数函数关系。即

C(t)=Ke-at(4)

式中, C(t)是引用的信息之中 t 年以前所发表的论文数量; K 为常数,随不同学科而异; a 表示老化率(a 〈 1)。

  1. 巴尔顿—凯普勒方程:美国某治金图书馆工作人员 R.E.巴尔顿

(Bwtor)和物理学家 R.W.凯普勒(Kebler)联合提出了描述信息老化的方程式:

Y=1- ( a

e x

b

  • e2x

) (5)

a+b=1

Y 为一定时期内,总的引文比率(Y<1);x 为时间(以 10 年计)。显然,令式(5)中 Y=1/2,这时的 X 即为半衰期 XH,

1 = 1 − ( a + b )

2 e x e2 x

(ex)2-2a(ex)-2b=0

e XH1 = a +

e XH2 = a −

以及

我们取出XH1 = ln( a +

XH1 = ln( a +

XH2 = ln(a −

,则同不同的 a、b 值,可以得到不同的半衰

期 XH 值,由于 b=1-a,所以式(6)可写成

XH1 = ln( a +

  1. 莫蒂列夫修正式:俄罗斯信息学家莫蒂列夫用大量数据进行 X2 检验,并对式( 5)进行了如下修正:

Y = 1 − (

a ex −0.1

b

+ e2 x− 0.2 )

莫蒂列夫的修正式提高了巴尔顿一凯普勒方程式的精度。

  1. 传播老化模型:1979 年 A.阿威里麦斯仿物理学中的传播理论,推测了科学成就的自然衰减,他提出如下信息老化率:

1

V = [2(πat) 2 ]−1

这些数学模型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计算出信息老化趋势,但是这些模型需要有大量的前提条件,所以它们的应用并非是任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