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的分裂及其灭亡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以“尊王攘夷”为旗号,结为联盟,抵抗夷狄(包括秦楚),因此,“周德虽衰,其命未改”。战国以后,客观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周王室已名存实亡了。

战国时期,早已不是所谓“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局面,血缘关系趋向淡薄。战国时,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持宗法封建秩序,而是在掠夺土地和人民。

公元前 344 年,齐魏“会徐州相王”,已开始诸侯称王。公元前 325 年, 秦惠文王称王,韩、赵、魏、燕、中山“五国相王”。楚在春秋时期,就一直称王。诸侯称王事实上已不承认周为宗主国或者共主了。

战国以后,周本来很弱小,内部又不断发生王位的争夺。到考王时(公元前 440—前 426 年),他自居于洛阳(成周),封其弟揭于河南(王城), 是为西周桓公。桓公卒,子威公伐立。公元前 367 年,威公去世,少子根和公子朝争立。韩、赵两国帮助少子根即位于巩(今河南巩县西南),是为东周惠公。这样,周已分裂为西周(以河南为中心)和东周(以巩和洛阳为中心)两个小国。它们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公元前 256 年,以韩、赵为首的伊阙合从攻秦之战,西周也参加了。失败后,西周君献出了土地和人民,就灭亡了。前 249 年,秦又攻灭了东周。从此,距秦统一六国已不在远。

①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